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分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关于“工人革命”(工人运动)有什么认识?
3 .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赵匡胤便把所有的地方军队编为中央军队——禁军。派人做一些木人发给各地方作标准,凡是体格符合标准的壮丁,都编入禁军。地方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疾,编为厢军,他们只能修桥补路,要造反也造不起来。此外,地方自唐以来,一个大州管几个小州,叫支郡。宋代取消支郡,一个州就只能管一个州。把州郡的财政也收归中央,又规定以文人知州郡,这样,即使一个大州也不能和中央抗衡,地力就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邓广铭等《中国古代史讲座(下)》

材料二   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制,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形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为削弱地方势力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 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概括五四运动中各社会阶层的不同斗争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积极影响。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当代学子的现实教育意义。
5 . 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大家须知,妨碍我们和外国做生意以至妨碍我们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不是别人,正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团结国内国际的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我们就有生意可做了,我们就有可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了。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友谊的援助只有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

材料二

中美关系发生戏剧性转变后,中国外交形势大为改观。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B号决议。7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至1973年底,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同美国以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交的过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对中国外交突破和对外经济关系的拓展具有特殊意义。与此同时,中国阿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包括与苏联结盟的东欧国家,外交关系开始恢复和改善。

——摘自《新中国外交70:回顾与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边倒”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一方针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其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功臣封侯时,“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时代,“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户口的充分回归与迅速蕃息,是社会生产逐步走向安定有序、实现正常化的反映。西汉王朝的国力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充实。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后,随着治国思想的改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所谓“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皇帝对朝臣的控制;二是加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这两个层次的控制加强的结果,自然是一切大权统归于至高无上的皇帝。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三   隋唐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官僚体制的录用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削平了世族的残余,促进了官僚群体的更新,稳定了国家编户齐民。隋唐开创并实行三省六部制,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科举的实行也使官员选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摘编自伦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至文景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023-06-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马尾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1867天津崇厚
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李鸿章
开平煤矿1877唐山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汉阳张之洞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三   (它)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表中企业是在近代中国哪场运动中创办的?简述该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出了权力的设置、制约做出了诸多规定,体现了什么样的立法原则?
(3)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根据材料三概括其积极影响。
2023-01-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夫子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9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等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并运用材料概括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的职能。运用材料二,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3)用具体史实论证材料三中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体现“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的。
2022-12-22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10 .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马尾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1867天津崇厚
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李鸿章
开平煤矿1877唐山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汉阳张之洞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   (它)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表中企业是在近代中国哪场运动中创办的?简述该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出了哪些规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影响。
2023-02-11更新 | 128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