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1930年美国汽车销售量,由4100辆达到2787400辆。1908年,福特设计出了福特T型汽车。这种车价格低、容易修、车体轻和行速快,很受民众欢迎。1914年,福特首创生产流水线,装配效率提高。生产流水线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直接带动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使得公司内各职能机构和主管责任分工明确,各分支公司的经营活动既有自主性又相互协调,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大为提高。

——王金虎《20世纪前期美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发行了一本名为《女性与福特汽车》的小册子,宣扬汽车在向促使女性向新女性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女权主义者把汽车作为自己独立生活风格的象征。……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通用汽车债券承兑公司,即提供汽车分期付款信贷的第一个汽车销售金融公司,它的汽车分期特款销售在1925年大约占当年全国汽车信贷销售总额的一半。

——刘凤环《192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00~1930年美国汽车工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阐述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梁启超等社会精英游历欧洲,却到处看到和听到西方文化人士失望于自身文明,“想输入些东方文明,令他们得些调剂”的言论使他们倏然觉悟,转向国人提倡东方文化,因此引发了国内流行一时的东方文化思想。《欧洲心影录》中梁启超甚至这样感慨,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2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多少有些不太正常的过分热情逐渐消退,但各种专业译介和研究却继续得到发展。……对于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劫难,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国人来说,这无疑起到一定的鼓励效果,部分扫除了由来已久的文化悲观情绪。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场中国文化西播热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西方世界的文化歧视态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优势,开启了自身的近代复兴,步入又一个全新历史阶段。

——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摘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至二战期间,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加坡与西方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67年,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石油作为斗争的武器,加大了对埃及的援助力度。自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推行的战略是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尽管导致埃以双方在19671970年发生了持续3年、损失巨大的“消耗战”,但阿以双方始终没有走向全面的大规模战争。这使得阿拉伯民众长期以来要求收复失地的愿望转化为强烈的失望情绪。从1971年开始,埃及和叙利亚开始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并从苏联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法国开始严厉指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并停止了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但却继续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以色列在国际社会日益孤立。苏联人从19734月开始向埃及运送了大批武器装备,包括许多埃及急需的先进性进攻武器。1973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严厉谴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的行为,要求美国等国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援助和支持。当月,埃及和叙利亚签署协定,决定在106日犹太教的“赎罪日”当天发动战争。

——摘编自贾延宾《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前美国在中东推行“不战不和”战略的国际政治背景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中东推行“不战不和”战略对中东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本·赫勒顿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中吸取益处。”……阿拉伯帝国时期,各种不同民族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阿拉伯地区是地中海各国与远东交通的枢纽,它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贸易的变化。

——摘编自张志忠《“百年翻译运动”及其贡献》等

材料二   新大陆的廉价白银主要通过两条海上航线被输送到欧洲,一条是通过古巴的哈瓦那港,横穿大西洋运往欧洲的海上航线,安特卫普等新兴港口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另外一条是通过墨西哥在太平洋一侧的港口阿卡普尔科运往亚洲的海上航线,大量廉价的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物产。新大陆的白银将三个世界连接到了一起。……欧洲的贸易量大幅增加,贸易网络在大西洋上不断扩展,经济中心从中欧和南欧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促进文明深入交流与融合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大陆的白银将三个世界连接到一起”的理解。
5 .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以后中国尽管经历了分合动荡,但文化认同的传统仍得以延续和发展。明朝的建立,从观念和实践上巩固了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东亚文明体系。

——张乃和《大国的社会性质、历史类型与文明形态》

材料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多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健全的文化心态,不是文化自负,也不是文化自卑,而是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左玉河《大历史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1)根据材料一、二,解释“文化认同”的内容,并指出“变局”中的文化新现象。
(2)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自信”的史实依据。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内容出处
“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清代笔记:屈大均《广东新语》
“(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明代笔记:陈懋仁《泉南杂志》
“松江镇肆中收布之所,曰‘花布纱庄’。民间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以棉纱易花(棉花),辗转相乘,储余易御寒具,兼佐米盐。”清代地方志:蔡自申《金泽小志》
“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清代笔记:沈云《盛湖杂录》
“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清代地方志:张霖《石门县志》
(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因素”,分别运用上述材料对此观点予以说明。
(2)研究历史的材料来源要客观可靠,指出表格内材料的史料价值及局限。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来是盟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卿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西方对苏联印象的转变与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印象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0-1882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竞争的需要,制定了《费里法案》和《戈贝莱法案》,宣布解散从事传教和教育等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教会学校,废除教会掌握国民教育的权力。同时对6-13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违者将受到处罚。法令禁止在课堂进行教义教育,另外增设道德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真正做到培养法国青年勇于奋斗,热爱真理,服从命令,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品质。开展女子世俗教育,规定女子有权享受国家中等教育,建立女子世俗学校。在初等和中等学校增加了职业教育,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选学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接受职业训练或进入专门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大为提升,为国家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余启应《一百年来的法国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全球标准时间”,多种时间表述在世界范围内共存,时间通常意味着当地时间,取自太阳在当地天空中的位置。19世纪中期,统一时间运动开始于英国,随着铁路运输日益普及,许多城市很快效仿,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已经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正式引入世界标准时间概念,以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经度(称为“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世界划分为24个“标准”时区。借助铁路、蒸汽船、电报和电话等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标准时间在北大西洋地区率先推广开来。时间趋同在19世纪的全球化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使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一个普遍的、同质的、深刻的时间概念被打造成无可争辩的“现代”力量,也是西式现代化的基本标识之一,支撑着西方科学和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一部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历史,根本上说是一部西方国家尤其英美等国,以全球化的名义改写世界时间进而改造国际秩序的历史。

——摘编自艾仁贵《全球时间趋同的成就与隐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标准时间”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历史”加以评价。
2024-06-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建了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并亲自付诸实施。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提出:“红军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及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将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没有或较少买办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建立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实行‘三三制’。”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在延安召开,会上贯彻落实了“三三制”原则。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一起,成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摘编自邓泽民《毛泽东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政权建设理论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价值。
2024-06-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