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殖民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伴生物,它既破坏旧式的传统农业社会,也为西方式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因此,欠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模式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受殖民化影响不大,现代化的模式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建立起来。(2)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虽然依靠自身的力量,但选择过程曲折复杂。(3)完全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其现代化的启动和模式选择,深受原宗主国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不过,所有这些类型都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二战以后它们在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转换上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也正因为如此,在此后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就凸现了出来。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倘若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精密的科学技术,而缺乏一股精神的凝聚力,那我们国家是很危险的。如此,国家就失去了精神支柱,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最后必然会走向土崩瓦解。我们还是必须设法保留我们基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摘编自凌翔、陈轩《李光耀传》

(1)请分别举例对应二战前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三大类”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概括二战后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推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什么?
2024-04-16更新 | 33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料整理与探究】

“西方”是一个频频出现于历史学习中的概念,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对该词语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列出了一些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1)将上图中的历史人物与其贡献相对应,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人物事迹
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帝国,强化基督教势力,享有“欧洲之父”的荣誉之称。
发表《共产党宣言》,撰写《资本论》,揭露资本主义弊病,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乙同学梳理了西方影响世界的重要线索。

(2)根据以上图片,归纳“西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世界?
2024-06-1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法经》到《大清律例》,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

——郑永流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材料三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111日起《民法典》开始实施生效,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达到新高度,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法系“礼法结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法典编纂的主要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诗画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精选与节气内涵和意境相符的知名古画、古诗,运用三维转二维技术,对古画进行修复与后期制作,并配以内容相符、意境美好的英文版古诗词,使古画、古诗词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动起来,以中外年轻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动画形式,传播中国独特的节气之美、诗画之美、意境之美。

动画作品《诗画二十四节气·白露》画面之一

画:【明】唐寅《溪山渔隐图》

诗:【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许渊冲

——据武宝贵《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诗画二十四节气〉为例》

(1)上图展示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价值。
(2)除了动画作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还可采取哪些方式?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创意并说明其主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4-03-3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5 影响、意义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冶铁业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主要分布在豫、冀、晋、鲁、陕等地区。产铁之地设铁官,专管冶铁和铸造铁器,全国共有49处。较大的冶铸作坊有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等遗址。这些遗址面积大,炼铁炉种类多,所用技术较为先进。生铁炒炼成钢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铁产量。汉代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主要农具大部分已在汉代出现,可分为垦耕工具、播种工具、整地工具和收获工具等类型。

——摘编自张钢杰《试论汉代冶铁业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山西等地冶铁业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46个铁矿产地,这为后来我国冶金勘探部门“就矿找矿”提供了历史线索,非常利于我国铁矿普查任务的完成。明代在这些铁矿上,建立了许多官营、民营冶铁场所。随着工匠管理体制的改革,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少冶铁工业城镇涌现,如佛山镇“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治之巧,四方商贩辐揍”,江苏的吴江县庞村,嘉靖时“有前后二村,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高超的“生铁淋口”技术不仅用于生产农具、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还铸造了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地的铁钟、铁菩萨等艺术品。

——摘编自黄启臣《明代山西冶铁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冶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冶铁业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广泛渗透应用与快速迭代更新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线索之一,其本质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 以生产力学说为指导,推动和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到现实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此外,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工具的传统印象,解放了劳动者。 可以说,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

——摘编自闵江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担心会出现不当营销行为,从而扭曲市场规则,考虑并制定规则在法治框架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滥用个人隐私、结成不正当联盟,以及有意或无意利用算法营利的现象。人们认识到,这种后工业社会的新型网络结构并没有使所有人受益。 完善人工智能市场公平机制涉及一系列问题,要以实施政策、指导方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程序以道德、透明和公正的方式开发、部署和使用。

——摘编自丁元竹《为人工智能发展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2024-02-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9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9 . 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对社会治理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治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 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二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如果政府官员受儒家道德思想熏陶,尊奉儒家思想,就会贤明有德,就奉公守法。然而,当政府以道德的名义滥施暴政,人民很难判定什么是真正道德的。

——潘维《什么是法治?—区分法治与法律,<宪法>与宪政》

材料三   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 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

——郑永流 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1)概括材料一作者的观点,并分析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特点。
2024-01-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被视为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开山之作。伏尔泰主张放弃以往历史中对偶然事件的叙述,而保留其中描写风俗习惯的材料,从而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构成整幅连贯清晰的图画,并“力图从这些事件中整理出人类精神的历史”。在伏尔泰看来,人类精神的历史展现了从蒙昧到启蒙即文明的发展过程,所有民族概莫例外。为此,他不仅叙述了欧洲史,还叙述了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亚洲民族的历史,其文化史或文明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视野。伏尔泰借自然规律论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海不可能覆盖于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上,那样的看法是同万有引力和流体静力学定律相抵触的。”

——摘编自徐浩《西方文明史比较中研究范式的转变》

材料二   “现代化范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但此后至40年代“革命史范式”占据了史学界的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陈旭麓等历史学家对“革命史范式”的主要线索提出了质疑,“现代化范式”进入复兴时期。以罗荣渠、章开沅为代表明确了“现代化”概念的含义,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定位。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政治史独霸的地位,兼顾了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外交史、科技史、妇女史等领域的研究,还开辟了城市史等新的研究领域。现代化研究的开展,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引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如“非农业的相对迅速增长,商业化和国际市场联系的日益密切,积极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增长,城市化及与此相应的人口流动,多层次的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收入分配渐趋协调平衡,组织与技能专业的专业化与分衍;科层化的发展,群众政治参与程度的增进,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提升等等。”

——摘编自康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历史观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研究“现代化范式”复兴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024-01-16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