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06-10更新 | 5621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19819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

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五讲四美”;

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

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

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居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

结合材料,以“深圳·窗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21更新 | 4898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19次组卷 | 66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或作品人物Ⅱ.相关历史事件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B.歌曲《国际歌》
C.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我的1919》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G.小说《永别了,武器》
H.歌曲《黄河大合唱》
海涅
鲍狄埃、狄盖特
托尔斯泰
顾维钧
斯托夫人
洪常青、吴清华
海明威
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
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023-07-10更新 | 2325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2023-01-07更新 | 2223次组卷 | 1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6 . 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
《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其他资料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探究主题

华工赴欧的原因
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2022-09-08更新 | 382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工业文明冲击着内外交困的清王朝。


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19世纪50~70年代,东西方世界发展的不同进程。(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021-12-27更新 | 147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代表家族家训
中国古代
士大夫
范仲淹(宋)孝道当竭力;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共同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

——摘编范仲淹《戒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义庄规矩》

中国近代有志之士左宗棠(清)天地民物,莫非己任。挺身任事,不敢推诿……丈夫事业,非刚莫济。任人所不能任,为人所不能为,忍人所不能忍。
做官不要钱,乃本分事;一芥不取,一尘不染;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孙贵颂《左宗棠家训:读书、明理、谦逊》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四不准”:1、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2、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3、不准向人家要东西;4、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陈云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材料展示了以家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围绕材料任意选取角度,结合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是2003年济南出土的甲骨文(局部)。经过对已经发掘出的8片有文字的甲片进行清洗缀合,7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上面有25个清晰的甲骨文字。方辉表示,这25个文字讲述了是否以及怎样对“母”进行祭祀。

图2是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秦代封泥中的两块,分别是四川太中印和左丞相印。

图3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此卷于1907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从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伦敦,现藏大英图书馆。


出土文物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片.就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