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2023-04-1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

中世纪中世纪初期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平民贵族衣式相同,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事》)
10世纪至12世纪10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至12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3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商贸穿用,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4世纪至16世纪14—16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尔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中世纪欧洲服饰习俗的变化。(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形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从而,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领域里交换的激励。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深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妥协是西方政治制度内生的、必然的政治现象,是该制度下自然生长而成的一种政治精神。妥协与民主这一西方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相容性,妥协因而在许多西方国家获得文化上的认同。从历史上看,在西方一些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妥协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治制度演进与政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文明》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南方周末》刊登了新年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文中围绕“夙梦百年梦想照进现实”这一主题,将最新热门话题和历史人物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改革、追求真理、文化、解放思想、科技航天等主题联系在一起。配图所涉历史人物如下:


——摘编自张颖《中美政治人物漫画中的新闻表达研究——以2013—2O14年<南方周末>和<纽约时报>为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13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百所名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①孔子②苏格拉底③朱熹④黄宗羲⑤威廉·莎士比亚⑥卢梭


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划分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

——《史学前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


解读材料,依据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观点合理,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有人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

材料二:近期,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业1.0是指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电气化,还有流水线、批量生产、更强调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生产,基本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而工业4.0的主要特征则是网络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虚实结合。

(1)材料一中的“伟人”是谁?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2)解读材料二,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 . 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公元7—13世纪中国人口的变化(改编自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古代历史地图册》之“唐到宋时的中国文明:618—1278”),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口的区域分布比重表
年代
东北地区
中原、华南地区
750年
约73%
约27%
1278年
约25%
约75%


结合所学,从历史知识、史学研究方法、中外史学比较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对上述图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解释分析清晰。)
2016-11-27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江西上高县二中高三4月半月考(二)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