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苗中泉《从三强并立到帝国秩存一一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


有学者在研究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时制作了以上三幅示意图。请从以上图示中任意提取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演变的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绘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历史,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05-30更新 | 384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09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如此形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革命一旦启动,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如高山滚石,越滚越急,越滚越猛。下图为这一进程的简单图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逻辑关系图示


——摘自郑华《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逻辑探析》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30更新 | 48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济源市、平顶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欧亚地区形成了一种类似俄罗斯套娃的秩序模式。最外层的“套娃”是俄美在全球层面进行的竞争和合作,第二层“套娃”是俄美在欧亚地区的互动以及该地区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分别与俄美两国所形成的互动关系,第三层“套娃”则是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国家层面形成的关系模式。欧亚地区三个层次的“套娃”是相互影响的,俄美在第一层次的互动会传导和影响第二、第三个层次,反之亦然。


——摘编自《俄罗斯套娃模式》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理由充分、表达清晰。)
2022-03-11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下列图示描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见下图)。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冲击”“反应”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阶段划分进行阐述,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否定、修改或补充,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0字左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1世纪初,美国学者彭慕兰提出“大分流”一词,迅速引发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他们为近代早期东西方基本处于同样的发展水平,但此后历史仿佛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图示如下: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比较


对于大分流的原因,西方学术界给出了各种解释:

观点派别代表学者具体解释
欧洲例外论(美)兰德斯特别的文化和信仰
(澳)琼斯擅长征服的特殊政治能力
革命论(美)莫基尔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英)艾伦应对全球化挑战
(英)伯格奢侈消费
历史偶然性(美)彭慕兰煤炭储量与美洲的土地和市场
(美)帕塔萨拉蒂重商主义


材料反映了多位学者对“大分流”的认识,请对这些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33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卷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关系探讨类(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围绕材料选择适当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出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