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509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故事是先民们对生活的加工和艺术提炼,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记载是人们对过往的追忆和反思,是特定时期社会意识的体现。下表为中外古代部分传说的记载。

部分中外古代的传说故事

事迹出处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耶和华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带着他的家人以及牲畜与鸟类等动物逃生。《旧约·创世纪》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的困苦,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山盗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被惩罚钉在高加索的山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列子·汤问》
摩西带领希伯来人返回故乡,上帝将海水一分为二、开出一条道路给希伯来人行走。当希伯来人通过后,又把海水合二为一把后面追赶的法老军队淹没。《旧约·出埃及记》
根据材料中相关联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论证有力)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是日记整理内容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2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6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1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
1591
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
1614
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
1694
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
1722
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
1733
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
1744
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
1844
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从材料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推断理由。
2023-1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证》记载:“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杜审言《送高郎中北使》:“北狄愿和亲,东京发使臣。马衔边地雪,衣染异方尘。”

卢照邻《上之回》:“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摘编自刘洁《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等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5-12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欧洲5一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文明交流与社会进步”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五谷”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战争年代,部分外国记者深入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采访领袖人物、农民群众、普通士兵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中共的执政理念、执政绩效和精神面貌,诸如“红军官兵生活一样”“(根据地的)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民会支持、保护和给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提供给养”等记载比比皆是。一批怀有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执着于土地改革、平等精神、清廉自律的实际行动,诸如此类均成为民众认同、支持与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的根本动力,也孕育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摘编自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泉州古称“刺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的泉州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据元代《岛夷志略》记载,当时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99个,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之地。20217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①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②万寿塔是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③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据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的泉州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原因,并简述材料中的历史遗迹在泉州申遗工作中的价值。
2022-08-10更新 | 126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

仔细阅读材料,就“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情况,自拟一个论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