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戊戌政变》连环画

——摘编自刘泊君《小人书,大市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6-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人类有意识地开始商品贸易,有些东西就开始在商人商队的贩运下成为商品,满足各等人的各种需求,有的是生活必需品,有的是奢侈品。历史上的物质流通往往就是这样。以“糖”的历史为例,植蔗制糖,它的生产、加工、消费、贸易,连接起印度、中国、欧洲、非洲和美洲。其中,不仅有不同区域间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交流,有世界市场中的三角贸易,有殖民、奴隶贩卖以及追求自由与独立,也有近代工业化的刺激,甚至还有糖加上咖啡与茶形成的聚会与交流场所,在欧洲形成的近代“公共领域”。类似的商品还有丝绸、瓷器、香料、茶叶、纸张、白银、棉花等。

——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中册)

由“物”观“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影响全球史的商品”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选择“糖”以外的一种商品,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6-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 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习近平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2019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1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3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是积极有为的治国理政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这种“统一性”具有牢固的制度保障,2000多年传统社会统一性制度建设的核心大体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维护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二是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三是重视以民本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措施制定。秦汉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大一统的政治形态稳固下来,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出发,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22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演变特点
中世纪末期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缘起
1718世纪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
19世纪至一战前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扩散

——摘编自李詹《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蜕变和亚非拉应激型民族主义的兴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基辛格所说,“一次大战的胜利者订下惩罚性的和约,继而自行创造出修约最大的诱因,最后又同心协力将自己的杰作加以摧毁”。在战后的欧洲均势中,重要的离岸平衡手美国失位、英国衰落,两个欧陆最大强国苏联和德国也被摒除在体系之外,西方盟国的敌对态度诱使这两个国家最终得以克服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合力推翻了英法一厢情愿立下的和平协定。

——摘编自何逸文、毛维准《重建与崩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踌躇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交通的发展、变迁、进步是社会进步轨迹的表征。古代的陆路、运河、近海运输,近代以来的铁路、汽车、航空、远洋运输等方式无不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交通的开辟与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强盛,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摘编自《交通社会学》研究课题组《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任选一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或就中外交通的总体发展,自拟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2-0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在论述“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历史过程时,所拟定的子目标题。

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终结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孕育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演变进行分期,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