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物质与文明]

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有学者指出,物品与文明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含义

事例

一件物品的普遍传播,影响众多人的生活美洲大陆的土豆、辣椒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引发生活方式改变

一批新物品应社会变革而生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需要

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等关键物品诞生,辐射出以其为中心的一个个新物品体系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15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示为现代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若干史实。

时间

史实

20世纪 40年代

德国为轰炸英国制造出 V2火箭。德国战败后,其火箭技术成为美苏航天技术的直接来源

20世纪50年代

苏联于 1957 年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美国为扭转太空竞赛的不利局面,制定了“阿波罗计划”,决心登上月球

20世纪60年代

苏联于 1963 年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将加加林送入太空。美国则于 1969 年成功登月,阿波罗计划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卫星被用于军事侦察、气象探测和通信等方面。法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0世纪70-80年代

美苏竞争激烈,苏联大力发展空间站,美国则发展航天飞机,客观上为太空科学实验的进行提供了条件。美国一些航天技术逐渐普及为民用。日本和中国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

20世纪90年代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大大减少。美国的商用、民用航天技术则继续发展

21世纪初

各国对航天事业都比较关注,并开展国际合作,建成国际空间站。中国实现载人航天,并在空间站和探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航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5-1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历史现象的背后】

材料

时间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展品宣传形式及其它
195719个国家(地区)共1223人参会,其中港澳采购商1021人。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以新闻单位发表消息和文章为主,各交易团、陈列馆在接待参观中发挥宣传介绍作用。
197282个国家(地区)的14598位客商参会,日商到会踊跃。丝绸、童装、皮草、空心胶囊、饮料罐头、瓷器、烟花、刺绣等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外电评论:“中国正运用供求关系的概念,以世界市场能负担的最高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
198696个国家(地区)的31717位客商参会。以“中国生产”和“中国制造”为主。序厅中的领袖画像换成宣传画《迎宾花篮》,宣传改革开放。
2013210个国家(地区)共20万客商参会。大型机械、车辆、电气产品及计算机、通讯设备等智能化展品。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向全球采购商开放,实现采购信息直接对接。

——摘编自陈韩晖等《广交会——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生与发展》


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1957—2013年广交会的历史变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20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历史分期,就是史家以不同理论范式为尺度,在历史记录中置入时间或时代的分割点,以划分历史时段的做法。

学界代表人物分期方法
西方
学界
沃勒斯坦4501640年,世界体系的起源和早期状态
16401815年,世界体系的巩固
18151917年,世界经济体转变为全球性事业
1917年至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巩固及其引发的“革命”局势
约翰霍布森5001450年,原始全球化
1450/14921830年,早期全球化
18302000年,现代全球化
2000—?后现代全球化
中国
学界
吴于廑
齐世荣
人类起源至1500年为古代史
15001900年为近代史
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上限……它的下限暂时定在本世纪之末
现代化学派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原始农业文明
约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古典农业文明
15001800年,原始工业文明
1800年开始,发达工业文明

——摘编自李友东《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分期问题探讨》

中西学界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有不同看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历史分期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整合均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信息技术

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标志史料证据

第一次

语言的使用语言起源有多种假说

第二次

文字的创造仓颉造字传说,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毕昇活字印刷术

第四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贝尔试用电话成功,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第五次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1969年互联网诞生,电子商务兴起
从第二次至第五次中任选一次信息革命,以“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为主题,拟定研究提纲。
要求:研究提纲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2023-07-19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文明涵化与文化自信]

冯天瑜先生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指出,多极世界各具特色的文明彼此交流沟通,其间既有冲突激荡,又有吸纳融会,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涵化”结果。今日所谓“西方文明”是多元复合物,东亚文明的持续发展也是诸文明“对话”的产物。

请以“文明涵化”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6-14更新 | 361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整体而言,从文明伊始到古代世界的终结,文明认同的总体趋势是向着法制化、制度化方向进步的。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诸帝国都有一种程度不同的自我中心主义,希腊人也以“城邦”标准来区分民族优劣、生活水平高低。但是,亚历山大的军事征服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希腊化”。与希腊相比,罗马在政治制度方面就成熟和严谨得多。所以,同样是以武力征伐建立的区域辽阔的帝国,古代诸帝国对异质文明的认同方式和心态却有很大区别,这与不同帝国阶段的人类政治、法律等思想的发展紧密相关。

——摘编自史海波《古代帝国与文明认同》


提取材料中任一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5-19更新 | 45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服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性意义,“丝绸之路”上的服饰交融是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的集中体现。从中国的长纤维丝绸纺织品到改良的吐蕃“撒答剌欺锦”,再到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吐蕃贵族袍服。从综合了中国、中亚、西亚多个地域术与艺术的织金锦“纳石失”,到元代贵族的最尊贵的礼服(质孙服)。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织物的传输和流通,还有以服饰为载体的更纵深的技术和艺术、物质和文化的交融。

——刘瑜《以服饰为视角的“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装也应运而生。保罗·波烈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受关注的变革者。他设计了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又借鉴了东方剪裁手法推出“自由”装,还设计了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设计不再刻意去强调女性的曲线美,而是将服装设计为直线,以人为本,将女性从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波烈服装的成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却又使得文化的融会贯通更加的深入。

——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服饰变化与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古典时期一样,中世纪也是由各种侵略拉开序幕的:古典时期开始有雅利安等人的侵略,中世纪开始有日耳曼、匈奴等人的侵略。中古时期的各个世纪都是以相似的、连绵不断的侵略宣告结束的,这些侵略实际上影响了欧亚几乎所有地区。伊斯兰教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在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在1000年到1500年的500年间,突厥人和蒙古人征服的地区更为广阔。这些大规模的征服尽管来势汹涌,却不像较早时候的侵略那样,毁灭了欧亚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文明,中世纪的大多数地区的文明得以幸存。如在穆斯林世界里,希腊人、罗马人、伊朗人以及埃及人等的文明融汇成一种综合的伊斯兰救文明;东罗马帝国又以拜占庭帝国的名称继续生存了整整1000年。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世纪时“世界文明”的相关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