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乾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虽然基本上沿用明代以来的农具,如犁、耙、镘、香(锹)、铧、铁搭、田荡、长镜、钱铲、锝、耨、钼等,但是出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这些农具较之明代都有所改进,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如这时的犁与明代的相比,部件减少,操作更加方便;铧的面积缩小,减少了耕作阻力,犁壁扩大,增大了耕作幅度,提高了耕作效率。在南方,如松江府的农业生产,普遍使用耕牛;在耕耘除草技术上,实行“三耘”。他们宁愿“少种多收”,也不要广种薄收。史称:种稻,“南土多收两熟者,上熟厚下熟薄。上熟移秧栽芸如他处早稻,六月中旬获,先十日撒种禾下,获去上熟,下熟秧长四五寸,以锄芸之,如治早种法,八月秒获,仍种大麦名三月黄者”。这是二稻一麦轮作复种一年三熟制,土地的利用率提高至300%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3-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2月开学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始末

时间经过
1912427吉林省临时议会成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有议决地方法律、预决算、地方税收,答复地方政府咨询,监督地方行政,弹劾违法官吏等权力
329
420
吉林都督陈昭常两次任意修改银元银与吉平银(吉林地方货币)的比价,给吉林金融、经济造成了极大混乱
630吉林省临时议会去电大总统、参议院,弹劾陈昭常贻误地方、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四事,请予陈昭常辞职
730吉林乌拉镇农务分会、商务分会、议事会、董事会分别上书陈昭常与议会,请求“陈督自今而后拥护议会,博采群言,挽回议会代表……化除官民猜忌”
此后吉林省临时议会大量列举陈昭常违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用亲信、纵容官吏贪赃等事实情况进行弹劾
1913
613
袁世凯批准吉林都督陈昭常辞去都督兼民政长职务

——据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民国初期的社会政治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夏、商政治遗产的基础上,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在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前提下分封诸侯。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天下”“禹迹”为核心的疆域认同。在“天下”范围内,正统或共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共同追求。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最初体现为天命观。西周铭文及《诗经》《尚书》,皆称文王、武王“受命”。“受命”的关键是敬德保民,天命所归必是民心所向。春秋时期,诸侯亦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专利。周人自称“我有夏”“我区夏”,追慕夏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亦以“诸夏”自居,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也强调“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面对春秋战国混乱的秩序,齐桓公“一匡天下”,楚庄王问鼎中原,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主题不外乎强化君主集权、尊贤、尚法、富国、强兵。在时代巨变中中央集权已呼之欲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商人活跃于各诸侯国间,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与“蛮夷戎狄”杂处的秦、楚、吴、越等,都继承了商周以来的汉字系统、文化典籍和礼乐文明。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摘编自陈民镇《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十七路军杨虎城,为逼蒋抗日,率部“兵谏”,软禁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根据会议精神,中共中央从停止内战、和平解决事变的大局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和支持张、杨。

10月17日,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同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呼吁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5个条件。

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再次讨论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张闻天在毛泽东作了报告后发言补充说:“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

12月22日,周恩来会晤宋美龄。周恩来一再申明:“在中国的目前阶段,除了蒋委员长之外,别人谁也没有资格成为国家的领袖。”

12月24日晚,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周恩来采取“触龙说赵太后”的方式向蒋表明,共产党目前丝毫也不想做出不利于委员长和南京政府的事情,并希望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最终,蒋介石表示愿意停止内战。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由张学良陪送飞往洛阳,次日回到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国内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卓越能力得以彰显,并得到了历史的检验。

——整理自薄谊萍《论中共应对西安事变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表现,自拟论题,并作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979年不同时期的对联

时间地点对联
1912某地农村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国初年/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国民革命时期/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江南农村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
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
1945成都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9/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958/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979农村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意两副对联进行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