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一代代中国青年为赢得民族独立、促进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恽代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恽代英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了《中国青年》,它影响和培养了整整一代青年
宋黎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任游行示威队伍总指挥。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第二天,宋黎参加西安各救亡团体紧急会议,商讨筹备举行“西北各界支持张、杨八项抗日主张”大会。在革命道路上,他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胡耀林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19541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当工程进入到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青年团员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这一出色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大影响,到2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汽工、水暖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李广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一名00后学生,张家口市冬奥指挥部志愿者。在20224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李广滨在张家口赛区为外宾提供从机场到住宿酒店的抵离服务,主要工作为信息录入与核查、引导、住宿端核查与送达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选取材料所涉及的任意一个时段,围绕“青年与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明朝文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潮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崇尚服饰奢华成为一种时髦。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江南地区兴起了“园林热”。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一些钟情山水的文人或结伴或独行,遍游山川,出现了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和沈周、唐寅那样喜欢自然山水的画家。

——摘编自陈忠海《回看历史,大明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机遇》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写出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9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5月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京冬奥会,是展现“中国式浪漫”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冬奥考察时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亮丽名片。开幕式开始时间在202224日晚2004,中国有24个节气,这是第24届冬奥会,中国队24分出场,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的北京冬奥会,一场开幕式,大气而浪漫,点点滴滴间都是诗意中国的最美印记。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北京冬奥会向世人普及了中国传统的岁月算法,设计创意精巧不落俗套,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巧妙结合,让满目绿色涌动滋长,让中华文化从容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名片纷至沓来。全球首条5G网络全覆盖高铁驶向冬奥,“瑞雪迎春”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让冬奥宾客赞不绝口;会徽“冬梦”“飞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让“中国风”与“奥运情”充分交融……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润物细无声,浸润在冬奥会的全过程。

——摘编自新华网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式浪漫”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内规范性文件体系中已经出现三个以“历史决议”命名的文件。

会议内容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对党内发生的问题,简要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肯定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绩和宝贵经验,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解决了既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又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的成熟。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21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寝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共党史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4-23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974992492756992 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五)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 上的集权与分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必要的集权和有条件的放权,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美]拉斯韦尔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与"多"的统一,彼此不可分离,"多"通过"一"来实现。因此,中央政府离不开地方政府,反之亦然。 ——毛泽东
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之前出现的变化特点是:良性互动逐渐取代零和博弈;中央权威和地方权限双向增长;地方权限和地方责任同步上升。
—摘编自易承志《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特征,趋势与路径分析》
南斯拉夫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它自成一体,独树一帜,避免了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带来的诸多弊病,可是却建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过分强调自治,为南斯拉夫危机失控并最终解体理下了制度性隐患。
——摘编自陈新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失致—一关于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思考》
◆在联邦主义下,虽然联邦政府与各成员政府都处在共和的国家主权下,但是他们在承认各自在法律和行政上的独立前提下,保持着一种合作和协调的关系。这样就在美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保证基层的民主。在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保证了一个多种族和民族的国家稳定。
——摘编自元子龙《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集权与分权的困境探究》
通过研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23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后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在东南亚交换香料,同时也把纺织品带回欧洲。到17世纪末,欧洲的毛纺织和亚麻制造商纷纷向政府施压,此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打击印度棉纺织的进口。这些保护措施并没有帮助到羊毛和亚麻制造业,反而刺激了国内的棉花生产。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生物能量驱动的机器开始纺纱。在整个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两百倍,其中94%的增长发生在1780年后的20年中。1815年后,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消灭了所有非欧洲世界的竞争对手”。1830年后,他们甚至开始在印度本地与印度制造商竞争。一旦印度人开始使用英国制造的棉纱和棉布,这就向世人昭示,世界棉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60年后的30年间,欧洲大陆对印度棉花的消费量增加了62倍,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到19世纪的后三分之一,埃及、巴西和印度的棉花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重要的新生力量。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于棉花产业演变的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他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根据王朝都城的位置变迁、漕粮主要来源地的变化以及运河网络的发展,可将中国古代漕运系统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时期基本特征主要表现
先秦到西汉以长安为中心,以“关东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萌发以长安为中心,以黄河、渭河和漕渠为运,大规模从关东向关中漕运粮食物资,初步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漕运体系
东汉到隋唐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向“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蓬勃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使南北贯通,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全国运河网络和漕运体系随之建立起来
两宋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繁荣发展以汴京或临安为中心而建立起的漕运体系,形成一个严密而有效的供给系统,源源不断地将各地粮食物质输送到都城所在地,同时也将中国古代漕运发展推向巅峰时期
明清以北京为中心,以“江南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高度发展与终结阶段大运河的重新开通和海运航道的开辟使江南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中心联接在一起,最终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新漕运体系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奋斗史,更是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历史。
时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或文件内容节选(节选)
1927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议程有三:

1.国际代表报告——指出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

2.常委代表报告-—将来工作方针,过去我们与国际代表对于各种问题讨论得很多,并已提出草案。常委报告人已推选

3.改组中央政治局。

——根据《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整理

1941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总之,大敌当前,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根据《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整理

1978

5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5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

5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结合所学,围绕“自我革命”主题,解读上述材料。(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13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四)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入关后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这段历史基本可以看作是明朝末年思想启蒙的延续与遗响。思想启蒙被视为中国传统学问开始对西学输入做出的频繁回应,并孕育出新的观念,与此时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同步发生,形成互动态势。对压抑人性的批判和对情欲生活方式的肯定,构成了反专制的舆论基础,是对近代欧洲人性论解放潮流的呼应。

——摘编自杨念群《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转移——以近百年相关讨论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的思想与社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近代尚武思潮是千年变局逼迫下社会意识转型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5月,张之洞在奏章中提出“尚武救国”的改革倾向。他指出西方国家以尚武为荣,中国的富强之路或可通过“寓科举于行伍”而实现。1904113日,张之洞等人制定“癸卯学制”,更加重视“尚武教育”,规定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并于文高等学堂中讲授军制、战史、战术等要义。1906年《学部奏请宣誓教育宗旨折》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等结合起来。一时间尚武教育思想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赞同。如《大公报》即撰文评论说“既可舒畅筋骨,又可熟悉步伐,由此进业,大可鼓气尚武之精神也”。

梁启超“欲先新吾国,当先新我民”的思想也是近代尚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他提出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要以“尚武”为培养“新民”的途径。他说“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智识,虽有众民,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

——摘编自谢忠强《近代中国尚武思潮论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尚武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