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到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走过180多年,过程曲折,成果辉煌。

时期

概况

18401921

中华民族因面临亡国灭种危机而开始探索学习西方,经历了从旧式农民起义到地主阶级改良,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最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1921194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障碍、形成根本性的社会条件。

19491978

这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1978—至今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武力《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期,围绕“现代化”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政治生活中的“无形”资源,政党形象既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纲领、历史使命的外在展现,也是政党的重要政治资本和政治软实力,并与自身政治活动与执政事业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一个“大党”的形象终于在历史淬炼与时代呼唤中跃然而出。回顾“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既有历经生死考验的革命者与正义者的形象,也有在弱贫中突围的建设者与改革者形象,更有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引领者形象。这些形象贯穿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犹如高高扬起的精神旗帜,始终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凝聚着伟大的力量。

——摘编自王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与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形象”这一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5-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依据社会学的说法,认为城市是个巨大的居住密集的聚落,强调城市永远是个“市场聚落”,它拥有一个市场,构成聚落的经济中心。城外的居民及市民——基于既存的专业生产的基础——以交易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工业新产品或商品。城市是两种类型:庄宅与市场。他还区分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市场聚落”)、政治和行政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个要塞或镇戍),以及要塞和市场合一的城市。他认为城市共同体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要具有下列特征:防御设施;市场;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特性;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他认为中国城市缺乏这样一个“共同体”,由此推论出中国古代是没有城市的。

——摘编自陈伟《城市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斯·韦伯的城市观论析》

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斯·韦伯的城市观,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
2024-05-08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年以后,清政府陆续颁行《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商会简明章程》,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北洋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还颂布了《中华民国商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1927年,国民党统治确立后,颁布了《法院组织法》。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还公布实行了《公司法》《海商法票据法》《保险法》《简易人寿保险法》,等等。

——摘编自曹全来《中国近代法制史教程(1901—1949)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清楚,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4-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3-26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西方世界发展的态势,西方学者亨廷顿站在文明观的角度把现代世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者站在天下观的角度也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明观的角度天下观的角度
阶段名称简单说明阶段名称简单说明
欧洲阶段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西方的发展和扩张民族国家阶段西方的民族国家之间通过竞争而不断发展
美国阶段20世纪美国的崛起和霸权国家联盟阶段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联合起来,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干预、压制和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
欧美阶段在北约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欧美加强经济和政治的整合共生天下阶段以天下人的福祉为根本取向,消除国家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差距,确保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共处

——摘编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成伯清《文明与天下: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2022年)

根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对现代世界的阶段划分角度提炼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4-03-26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 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一般是国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诚如章开沅、罗福惠等专家指出的:“挑战来自外部,如何回应挑战则多取决于内部。而各种回应方式的效果如何, 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消极的回应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积极的回应却能较多地抵制或克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讨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状况,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着手。他们不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迟滞或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观点,而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在于内部”。

——摘自吴松弟等《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当代学者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有不同的阐释。概括当代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因的观点并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2024-03-21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法两国之间,千年来冲突不断。时而作为侵略对方的仇敌,时而作为残酷的竞争者,又时而是一起作战的盟友。英国和法国两个欧洲国家,跨英吉利海峡隔海相望,但在这两个国家发展的历史之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恩怨,甚至在现代社会,这种恩怨也依然影响着两国之间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千年来英法的爱恨情仇

第一阶段: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法攻英守)

第二阶段: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取胜,英国彻底丧失欧陆称霸野心(英攻法守)

第三阶段: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453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法冲突烈度相对较低,彼此都不将对方视为自己的主要对手)

第四阶段: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167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激烈的英法争霸阶段,法国中间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是总体上英国在英法争霸中逐渐占据上风并取得胜利)

第五阶段:拿破仑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两国依然有冲突,但以合作为主,英法同盟关系总体越来越紧密)

第六阶段:二战后—至今(同属美国西方阵营和美国盟友,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摘编自《爱恨情仇转瞬间——英法两国上千年的恩恩怨怨》

请以“英法关系”为线索,从上述材料任选两个阶段,提炼一个共同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3-14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