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结构的调节功能瓦解了,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出现了,这是不是一定会有新结构取代旧结构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新结构的形成必须使各种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实行功能耦合,组成新的互相维系的状态……另外,新结构出现后,要能够壮大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才能取代旧结构。

——据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上述材料是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对“社会结构替代过程”的分析。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要求:结合具体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 . 某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内容中,作出如下探究设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史实核心
西方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渊源1417世纪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517年德意志宗教改革个人信仰自由
17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阐释: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否定教权,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提倡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教权和专制王权,倡导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学说,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


请参照上述设计示例,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1945年中外历史重要事件汇总表(部分)

中国世界
1912—1919年

旧民主革命走向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向西方学习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巴黎和会召开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1919-1945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党的统治,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思想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危机与调整

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整理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从表中任选两件中外关联的事件就其内在联系加以论述。(要求:明确指出两个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17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即“阶级斗争模式”和“技术进步模式”。

模式阶级斗争模式技术进步模式
内容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实现的。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创造较少取决于劳动的时间和所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摘编自安维复《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


上述材料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其它模式,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一种模式,且不与材料中的两种模式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11-03更新 | 77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四省联考 变式试题专练

6 . 材料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文明型国家有以下理念:实事求是、民本主义、整体思维、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选贤任能、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

-----摘编自张维为《文明型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一代代中国青年为赢得民族独立、促进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恽代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恽代英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了《中国青年》,它影响和培养了整整一代青年
宋黎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任游行示威队伍总指挥。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第二天,宋黎参加西安各救亡团体紧急会议,商讨筹备举行“西北各界支持张、杨八项抗日主张”大会。在革命道路上,他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胡耀林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19541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当工程进入到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青年团员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这一出色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大影响,到2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汽工、水暖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李广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一名00后学生,张家口市冬奥指挥部志愿者。在20224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李广滨在张家口赛区为外宾提供从机场到住宿酒店的抵离服务,主要工作为信息录入与核查、引导、住宿端核查与送达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选取材料所涉及的任意一个时段,围绕“青年与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史辉煌灿烂,人才辈出,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依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了如下历史人物。

朝代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孔子、老子、墨子、商鞅、秦孝公、屈原、韩非子
秦汉秦始皇、董仲舒、汉武帝、司马相如、赵过、蔡伦、张仲景
魏晋南北朝曹操、嵇康、冯太后、孝文帝、王羲之、祖冲之、贾思勰
隋唐李春、孙思邈、唐太宗、武则天、文成公主、李白、韩愈
辽宋夏金元毕昇、王安石、李清照、岳飞、朱熹、成吉思汗、黄道婆
明清朱元璋、王阳明、李时珍、顾炎武、郑成功、康熙、曹雪芹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以“人物”为主题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6-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明朝文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潮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崇尚服饰奢华成为一种时髦。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江南地区兴起了“园林热”。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一些钟情山水的文人或结伴或独行,遍游山川,出现了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和沈周、唐寅那样喜欢自然山水的画家。

——摘编自陈忠海《回看历史,大明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机遇》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写出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9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广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第一人:近代史今鉴》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切入点,真正诠释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人”的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人:近代史今签》目录

序言:读史鉴今,资政育人十一、抨击西方第一人——辜鸿铭
一、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十二、维新变法第一人——康有为
二、近代外交第一人——奕䜣十三、思想启蒙第一人——梁启超
三、丧权辱国第一人——慈禧十四、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四、近代科学第一人——徐寿十五、引进西学第一人——严复
五、驻外使节第一人-郭嵩焘十六、建设铁路第一人——詹天佑
六、洋务运动第一人——李鸿章十七、共和革命第一人——孙中山
七、留学西方第一人——容闳十八、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助
八、官督商办第一人-—盛宣怀十九、巾帼革命第一人-—秋瑾
九、中体西用第一人——张之洞二十、教育革命第一人——蔡元培
十、实业救国第一人—张謇二十一、近代奥运第一人——张伯苓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选取两个或以上相关信息,围绕“第一”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2-05-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