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摘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政治革命”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说明: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展开诠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尚武思潮是千年变局逼迫下社会意识转型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5月,张之洞在奏章中提出“尚武救国”的改革倾向。他指出西方国家以尚武为荣,中国的富强之路或可通过“寓科举于行伍”而实现。1904113日,张之洞等人制定“癸卯学制”,更加重视“尚武教育”,规定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并于文高等学堂中讲授军制、战史、战术等要义。1906年《学部奏请宣誓教育宗旨折》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等结合起来。一时间尚武教育思想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赞同。如《大公报》即撰文评论说“既可舒畅筋骨,又可熟悉步伐,由此进业,大可鼓气尚武之精神也”。

梁启超“欲先新吾国,当先新我民”的思想也是近代尚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他提出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要以“尚武”为培养“新民”的途径。他说“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智识,虽有众民,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

——摘编自谢忠强《近代中国尚武思潮论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尚武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看到,每一代人的情感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一时代的风格是震颤的、羞怯的或眩晕的,另一时代的风格或许就成了粗犷的,再过一个时代它或许变成了像俯视人类的上帝一样无动于衷。所有这!都不是故意做出来的,而是由许多社会原因决定的”。

——朗格毕《艺术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时代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2021-06-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在两极格局中独占一极,创造了俄罗斯的历史辉煌。现在俄罗斯人寄希望在普京带领之下,能够实现俄罗斯大国崛起恢复大国荣光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长期萎靡,至今看不到经济重新崛起的希望。俄罗斯总统普京看得很透彻,语重心长地说:“俄罗斯的国家命运,和历史前途取决于我们有多少人。”


运用中外史实,围绕人口与大国重新崛起问题,提出一个论题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1-06-0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部队行进到文家市,毛泽东对大家说∶"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部队沿湘赣边界退兵至湘南,这一决策后来被称为"文家市退兵",是毛泽东"上山"的开始。接着毛泽东在莲花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井冈山进军。

9月29日,毛泽东和部队官兵进驻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经过改编,"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10月27日,这支部队几百号人终于走上了茨坪,在井冈山正式安下了家。

1928年初,国民党赣军第二十七师"进剿"井冈山,毛泽东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歼灭了来犯的敌人。

到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由不足一个团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并且同当地农民运动紧密结合,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旧政权,建立起新的工农政权以及赤卫队、游击队。土地改革开始了试点,取得初步经验。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初步矗立起来,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历程,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

——摘编自丁仁祥《红色起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做出合理解释。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   美国的熔炉政策“迎合了当时工业化时期的“大美国'思潮和移民实现“美国梦”的幻想”,主要在于促进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民族属性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融合成为具有“美国信念”的美国人,要求移民从语言、文化、政治行为到精神完全接受美国传统的“美国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不同移民群体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认同和美利坚民族的身份认同,形成了新的美国文化。多元文化主义最早源于对美国熔炉政策的批判,它伴随着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民族政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主要强调的是不同价值观的共存,认为少数族裔具有权利,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甚至是需要的参与社会的方式,反对少数族裔在地位和待遇上的不平等。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与政策。

——彭朝花撰《美国民族理论历史与现实探究及相应启示》


根据材料关于处理民族(或种族)关系的不同理论、政策,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有许多时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者标志着某个长治久安的政权或体系寿终正寝。这些时刻对于所有相关的人都是危险的时刻,对于那些想裁剪自己的研究对象,以适应整齐的历史阶段划分的历史学家也同样有危险,因为政权、社会和经济很少会像个体那样在一夜之间死去。即便在发生了明显的灾难性大崩溃的时候,延续的、惯性的力量总是要与变化的动力展开较量。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下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2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激荡和冲突,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上的许多冲突是由不同的文明所造成的,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中国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倡导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正确处理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著名的“美美四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摘编自王能宪《纠偏文化趋同》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1-05-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胡绳先生依据中国近代阶级斗争的表现为线索,提出1840-1949年间,存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革命高潮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三次革命高潮论相当长时间成为撰写近代史教科书的总体架构,直到1980年,李时岳先生对三次高潮论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这个时期历史进步的潮流应当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一辛亥革命,从此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讨进入新阶段。

——乔还田《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叙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