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75次组卷 | 37卷引用: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限时训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4-24更新 | 283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是什么?(内容)充分提取信息:为什么?(背景)解释和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分析和归纳影响。】
2022-02-26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印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世界的多样色彩和丰富内涵。

国家世界文化遗产
希腊雅典卫城
意大利罗马历史中心、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大教堂、城堡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英国威斯敏斯特宫(国会大厦)、利物浦——海上商城
法国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德国埃斯莱本和维腾贝格的路德纪念馆建筑群
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美国独立大厅、自由女神像、梅萨维德印第安遗址
埃及金字塔
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
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请选取上表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一次研学旅行。请自拟研学的主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为选取的世界文化遗产配上解说词。(要求:研学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
2020-12-11更新 | 630次组卷 | 19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练习卷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期文化开放大融合
具体内容发生时间标志性事件功能区分
第一期佛释道三教合一西汉末年至宋明时期儒家中的理学、心学和佛教中的禅宗、天台宗诞生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身
第二期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融合鸦片战争以来至今从洋务运动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马克思主义主要在政治领域、西方文化主要在经济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
第三期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包括伊斯兰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当代至21世纪中叶乃至21世纪末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一带一路”、亚投行、新型全球化理论诞生中华文明将会以平等主义、开放包容、创新和谐等价值观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中发挥调解功能。从而使中华文明走上引领新型全球化的舞台

——据贾文山等《跨文明交流、对话式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融合”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语言规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各民族间不断融合交流,促成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下表反映了古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春秋

随着铁农具普遍使用,交通发达,城市的繁荣,华夏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于是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

秦汉

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各民族联系加强,国家的统一局面发展了。

唐朝

在唐朝前期,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有为,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发达的精神文化增强了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广度,还是社会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对周边族群采取的开明亲善政策,使唐出现了“胡、越一家”这种自古未有的和谐局面。

清朝

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奠定了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结合表格中的历史信息,用相关史实阐述上述朝代(时期)是如何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
2020-10-21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0·北京·高考真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8 . 从战歌到国歌

材料一   1935年5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丰子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9年前后,《义勇军进行曲》与《保卫黄河》一起在延安地区传唱,国民政府也将该歌曲编入《中国抗战歌曲集》。1940年,美国歌手罗伯逊翻唱《义勇军进行曲》,以《起来》为名录制唱片,宋庆龄为之撰写序言称:“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抵抗敌人的力量源泉。”二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盟军胜利凯旋曲目之一。

材料二   1948年5、6月间,针对美国扶植日本,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为《义勇军进行曲》填写新词,改作《反美帝扶日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反对出卖人民,前进,争取自由和平”。1948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编辑的《群众歌曲选》中,《义勇军进行曲》排在首位,一同收录的还有《东方红》《八路军进行曲》等。同月,国民政府出台“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

材料三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歌歌词要求如下:(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该《启事》解释如下:“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


《义勇军进行曲》为何被新中国选定为国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材料三对国歌歌词的五个要求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10-05更新 | 1986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隋炀帝之死的不同说法

出处相关内容
《隋书》
(唐代官修史书)
(叛将宇文化及)令将帝出江都门以示群贼(指叛乱将士),因复将入。遣令狐行达(宇文化及的部下)弑帝于宫中
《炀帝海山记》(宋代传奇小说)时中夜,闻外切切有声。(隋炀)帝急起,衣冠御内殿。坐未久,左右伏兵俱起,司马戡携刃向帝……帝入内阁自绝
《资治通鉴》
(宋代官修史书)
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文举(指叛将马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
《隋唐演义》
(2003年出品电视剧)
李渊派其子李世民、李元霸前往江都。李元霸对李世民说:“父亲此次派我们去,主要是看看皇帝死了没有,如果没有死,就将其杀死。”此时士兵通报:宇文化及亲手杀死了隋炀帝

(1)关于隋炀帝的直接死因,上述材料中有哪三种说法?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说法的可信度,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道光帝的慕陵在清陵中规模最小,以下是修建陵墓的简介

介绍相关史料(均选自《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道光元年(1821年)到道光七年(1827年)在清东陵修建宝华峪陵寝       道光二年谕:“我朝自开创以来,敦尚淳朴……一切工程,务从朴实……(地宫)内之经文佛像,及二柱门,俱行裁撤”
道光十一年(1831年)因宝华峪陵寝渗水,又改在清西陵建龙泉峪陵寝(后称慕陵),道光十五年(1835年)全部完工道光十一年谕:“因地制宜。一切俱从简约……明楼、穿堂诸券、琉璃花门、石像生、俱著撤去。”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临终前下令,不再按惯例修建圣德神功碑及神功碑楼(注:惯例是皇帝死后,由后代立碑记述皇帝功绩)       道光三十年谕:“在朕则何敢上拟鸿规,妄称显号,而亦实无可称之处,徒增后人之讥评,朕不取也(指不修神功碑)。”

材料三   慕陵有三座楠木殿,是整个建筑群落中最为绚丽多彩的建筑,全部采用木料中的珍品金丝楠木建造。三殿共雕刻木龙1276条之多,在皇陵中独一无二,就是在紫禁城中也难以看到。据统计,建造慕陵共耗银240多万两,比壮丽的乾隆帝裕陵还多37万两。

——赵金皎《风格独特的清慕陵》


(2)《清西陵介绍》一文称:“由于道光皇帝在位时曾有鸦片战争失败,所以修建陵墓时少建了明楼、神功碑楼等很多建筑,显得规模很小”。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0-08-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10 . 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化道路各具特色。
(1)下列①~④体现了几个国家某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请参照示范,将序号代表的国家在下方《一带一路》中的相应位置标示出来。
示范:德国⑤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①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但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回归传统,拒绝工业发展,排斥西方文明
③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工业化进程缓慢
④民族独立后,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工业

(2)围绕工业化的主题,从背景、措施和结果等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的?
以下材料摘编自《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一   《1952—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启动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跨入了新阶段。1952年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1967年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到75.2%(1949年仅占17%)。20世纪末提前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快速稳定发展。


(3)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题目:新中国             
理解准确

解释清晰

2020-08-0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