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劳模表彰是对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下表是对1978年前部分劳动模范的简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劳动模范简述
马六孩原大同煤矿同家梁矿掘进组组长,为煤炭采掘行业作出突出贡献,1950年全国劳模。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马六孩和同组工人连万禄创造了日掘136厘米的成绩
王全禄原广西桂林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木材加工厂工人。1956年全国模范。王全禄带领本厂的职工用土办法设计制造和仿造出150多台木材机械,完成250多项技术革新
王进喜原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钻井队长,被誉为"铁人,1959年全国劳模大会集体代表。19589月,他带领钻
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最新纪录
张秉贵原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被喻为
“燕京第九景”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孟泰原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人。1950年,1956年、1959年全国劳模。孟泰带领工友们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
梁军1950年全国劳模。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市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摘编自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劳动模范”所体现的精神价值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1-11-26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选拔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价值、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又是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起码从先秦时期开始积累了引人入胜的茶文化,人们把饮茶与科学、道德、审美艺术、社会礼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茶既得以实现其实用价值,让人们得到物质上的享受,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又得以凝聚丰富的人文意义,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唐代刘贞亮曾概括出茶的“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的功能及于身体与心灵、人生与社会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邹明华《养生·修性·怡情·尊礼——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 英国人有300多年饮红茶的历史,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维多利亚时代的红茶文化影响着英国的各个阶层,涉及到科学、道德、审美,礼仪等范畴,其内涵极为丰富。从科学角度讲,茶有益于健康,它为英国的多酸性主食面包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多碱性的佐餐饮料,有利于民族传统食物结构的平衡。茶不仅可以陶冶性情,维护道德,并有利于家庭与社会伦理的进步。英国生活中的下午茶点与品茶园,是生活高度精雅化的表现,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和审美性,品茶的文化消费大于物质消费。在英国现代文明史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茶叶贸易与营销是英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消费主义经济方式最成功的例证。

——摘编自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


根据以上材料,从多维视角概括中英茶文化的共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2021-1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释:"支付"除正常商品交易支付外,还包括商船利润、贸易佣金、外国投资收益以及专家、技术人员和殖民地官员在海外的储蓄。

材料二   1   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17661805)(单位:千英镑)

年份印度从英国进口货物价值印度对英国出口货物价值
176617713991562
177217773922149
177817843631826
178517914931765
179217986703109
1799180515862770

2   中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白银年均输入情况

年份年均输入白银情况
1760年代输入100余万两
1770年代输入150多万两
1790年代输入400多万两
18141824净输出150多万两
18241837净输出200多万两
18381839净输出550余万两

——以上材料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围绕英国、印度、中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11-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对西方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的历史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他反对理性,崇尚直觉,人类历史被他看作是一种纯粹自然状态的“生命历程的总和”,像任何有机物一样有自发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他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主因和起源,民族和国家的母体;世界各大文化是独立发生和成长的个体形态,每个文化都贯穿自己独有的,不能更改的精神个性,是封闭的系统,没有相互影响、融合的可能性,即使有相交,也是表面上的,文化的内在精神之间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还强调每一文化体系都是等值共时的,并不因存在时间的先后以及个性的不同而有高低不同的价值。

   ——摘编自郭小凌:《西方史学史》


评析上述材料中斯宾格勒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1-12-2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

强烈的人本精神孔子的人本关切不仅是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孟子坚持国家管理要以天下人民的生存生活为念,修行仁德,实现仁政。
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孔、孟虽都肯定心理、生理的快乐体验,但重心逐渐转向精神的、道德的、理性的层面,追求乐道和“乐心”。乐道和“乐心”,就是要塑造真善美和合境界,这是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中庸以及和合精神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既高扬人的能动性,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关于人际、群际之和,孔子强调“和为贵”。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善人为邦”,“宽猛相济”以实现政通人和。对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擅动干戈;认为“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
笃行精神孔子主张听言观行,重视对行为的考察,“君子不以言举人”,选拔人才不能只听言。孔子看到了言与行、知与行的冲突,主张转知为行、知行统一的笃行精神。

——摘编自黄玮《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律权利的价值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人的基本利益需要的尊重和对基本人格独立的重视,从侧面展现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西法律权利的变迁过程中,两者的法律传统属于两种不同的价值范型。中国传统法律权利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的是义务为本位的价值观念,主张法律与道德紧密结合,共同为治。西方传统法律权利文化则深受自然法的影响,体现的是权利为本位的价值观念,遵守法律不仅是一种法律要求,也是一种道德要求,从一定程度上讲,守法就意味着守德。两种文化各有其固有价值,应理性审视。

——摘编自王小国《论中西传统法律权利文化的差异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法律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人给人文精神下了一个定义:“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米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摘编自黄牧航《抓住教学的核心概念——二听“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人文精神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9-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卷入希腊化世界导致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之间的一种复杂遭遇局面

领域事例
史学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作为人质被从希腊带到罗马,对罗马历史的编纂做出了贡献。他撰写的《历史》以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分析传统来书写,追溯了罗马在仅仅53年之内就迅速崛起为世界霸主的历程,还包括对滥用权力所进行的道德评判。
戏剧两位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斯从希腊化时代的新喜剧中获得灵感,把一些欢乐的因素注入罗马文学之中。他们作品提供的场景既可以让人看到日常生活常见的错误有趣的一面,也加强了罗马统治者在巨大新帝国里的贵族政治的价值。
哲学对罗马人最具吸引力的希腊化时代的伦理哲学是斯多葛主义,因为这一学说鼓励积极的公共生活,强调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同时也鼓励达到广泛教育这一目的。
艺术希腊化艺术影响罗马的公共品味。希腊艺术家不久移居罗马,分享富有的罗马人的自主。在罗马的富裕和希腊艺术风格影响下的修辞、文学都出现了。特别是在人物塑像方面所表现出的风格,大胆地表现出面孔上的皱纹,令人尊敬的雕塑——罗马祖先半身像的传统就是这样与希腊艺术融合在一起的。

人们常说的被俘虏的希腊世界征服了捕捉者。以“罗马的希腊化”为核心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有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语言简练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近代转型史。所谓转型就是把落后的“传统中国”,转变成进步的“现代中国”。这种转型是一转百转的。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宇宙观、人生观、政经理论、价值标准无一不转。从总体上说来,我们近代转型运动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但是政治转型则迟至五十年后的戊戌变法,企图把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转变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了,孙中山接棒,要用暴力革命来废除帝制,改采美国式的共和政体。

——摘编自唐德刚《段祺瑞政权》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1840——-1949年)社会转型的心个方面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关系的趋向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国家政策权威的执政理念和共同体的价值共识,经过长期实践并被共同体成员高度认同的民族政策会沉淀为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会持续性地影响族际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民族关系的调整方式也因此而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出发,宏观可分为制度性调整和战争方式调整两大手段,而且都是以王朝为主体调整国内民族关系为主要方式。所谓制度性调整就是民族关系的调整纳入了王朝社会管理体制之内,并且使民族关系的调整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府行为,或借助于特定行政机构和机构内人员的活动取得结果,或对调整对象施以独特的管理,从而缓解或解决统治阶级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在各个民族群体的统治阶级之间,由于存在着政治利益的一致性,因此他们通过各种制度性的措施和政治手段,加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了两个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融合。

——摘编自魏国红 郑万军《民族政策与国家整合: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趋向》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例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