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在谈到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时指出: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和初始阶段,启蒙没有立即被救亡所淹没。相反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势大张,不胫而走。救亡把启蒙带到了各处,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二者相得益彰,终于给整个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不过,这种良好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五四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走的是这样两条路:要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参加革命斗争,救亡图存;要么继续从事教育、科学、文化等启蒙工作。……然而出于救亡、革命和战争的现实要求,在共产党所坚持的道路上,从其建党伊始到延安整风,都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彻底否定无政府主义鼓吹的那种绝对个人主义,同时也否定了自由主义所倡导和追求的种种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属于资本主义启蒙思想体系中的许多东西。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压倒了一切,最终也压倒了启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救亡与启蒙”为主题谈谈你是否赞成该学者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10-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者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评价
马端临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
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吕思勉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
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高阁孝文帝改轨仪,规周汉以新品制,列教序于乡党,敦诗书于郡国。使揖让之礼横被于崎
岖;歌咏之音,声溢于仄陋
陈汉玉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缪腐朽,丢掉的却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3 . 材料: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的政权建设

内容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出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自拟论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1-2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史学家陈邦瞻认为中国历史出现了三次历史大转变。从远古至战国时代是第一次大转变,由汉代至唐代是第二次大转变,从唐代至宋三次大转变。三次大转变开启了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路向,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变迁、风尚习俗等内容进行新旧交替,成为中国历史巨大的改革时期。

——摘编自郭学信《唐宋变革观的研究和审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请选择-次历史大转变,谈谈你对这次大转变的认识。(要求:史实明确,表达清晰,逻辑合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中任选两个史实,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其发展过程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史实,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宋元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动了莼鲈之思,家园之念,他着手筹备返国事宜。正在这时,美国冒出了“麦卡锡主义”,核心就是反共,他们认定钱学森早期在加州参加的一个沙龙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人,吊销了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钱学森受到关押、软禁、剥夺行动自由五年。195585日,美国移民归化局通知钱学森:你可以离境了。19559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研读材料后,你必然会有一些启发,谈谈这些启发对提高你的学科素养的作用并予以阐述。(要求:作用要具体明确,阐述要史论结合。)
2022-03-01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求同存异——老精神的新应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其利,故曰不和也”

——何晏《论语集解》

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即席发言,开宗明义地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老精神的新应用”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0更新 | 490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 中国从秦朝以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古希腊很早就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在古希腊城邦国家,执政官是由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利受到元老院之类机构的制约。自那时起,就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伏笔。

——《中国君主专制与古希腊民主政治比较》


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2022-08-2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九一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创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含其中。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摘编自钟声《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