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导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B.传统的商路受阻
C.商业革命、价格革命D.欧洲出现“寻金热”
2 . 1920年代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广东商人,可能见到的场景有
A.一堆人围着黑白电视机观看节目
B.戏院门口的电影广告吸引民众驻足观看
C.中山装、列宁装等制服大行其道
D.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3 . 关于斯大林模式表达不正确的有
A.斯大林模式于1924年确立
B.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要作用是为二战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D.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济持续发展
4 .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B.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反映了美国的意志
C.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经济矛盾演变为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
D.不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和世界贸易发展
5 .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意大利制飘带。这种现象表明了
A.象征各国用最先进的技术
B.各国间的分工与合作
C.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D.西欧各国已经结成政治经济联盟
6 . 某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摧毁‘树墩’意指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文中缺漏的两处史实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 . 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与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旨在
A.调整劳资双方的关系B.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制度
C.大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D.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018-06-19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合格考练习题
8 . 英国工业变革从棉纺织业开始,引起棉花供不应求。北美农场主便大量种植棉花以追求利润。1792年美国人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用以清除油棉籽的机器),它比人工处理的效率提升了上百倍。此后四十年间,美国棉花的年出口量增加了约六百倍。由于北美棉田需要更多的工人,这导致运入美国的非洲奴隶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可见
A.惠特尼轧棉机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B.工业革命有效地阻止了黑奴贸易的泛滥
C.对棉花的需求助长了美国奴隶制的发展
D.工业革命阻碍了北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拓展
2018-06-19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合格考练习题
10 .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及发展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独立自主的主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