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二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再奏: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数十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岂能我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四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五   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法》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员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

材料六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吸收了科举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以上均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材料七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此前以各系统、各部门为主的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的考试。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8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材料八   国家制度是由该国社会性质和该国历史文化传承特点决定的,是由该国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没有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而普遍造用的国家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蕴含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摘编自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等人对科举制的态度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8)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8-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07·选必一第0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提到:“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绝非他国所能及的。”材料反映孙中山认为中国
A.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B.应该实现民生主义纲领
C.百姓不应该向政府纳税D.必须推行扶助农工政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361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中的“印第安人”

自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就开始与印第安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当下,印第安人问题经常会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材料一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险之后,“始祖移民”(第一批来到美洲的欧洲移民)在普利茅斯港口选了一块陆地定居下来。不幸的是,他们到那的时间是12月,他们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然而,印第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印第安人为他们提供食物,教他们种植粮食。天气转暖的时候,殖民者们开始种植粮食、钓鱼、打猎,并为冬天做准备。在收获了第一季庄稼之后,他们与自己的印第安朋友庆祝了第一个感恩节。

——美国历史教科书《美国的传统》(1984年版)

材料二   我们这些人拿着枪,听听没有人,就进入了房子,结果发现屋里的人都走了。水手们拿了一些东西,但没敢久留……我们进入了一个叫“谷物山”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先前也发现过谷物。我们开始刨地,结果挖出了更多的粮食……要不是我们遇见了一些可能会骚扰我们的印第安人,我们怎么会发现它们呢?……次日早晨,我们发现了一个像坟墓的地方。我们决定挖掘看个究竟。我们先发现了一个垫子,下面是一个做工精致的弓箭……我们还发现了碗、盘子、碟子之类的东西。我们挑了一些好的带走,然后把尸体给盖上了。

——“五月花号”一个殖民者的航海日志(17世纪20年代初)要不是上帝对本地居民还稍有偏爱的话,这地方大部分地区,大约300英里以内的地方都会有继续蔓延的天花病毒恣意肆虐……那些继续留在我们一边,置身于我们的保护之下的(印第安)人总共不到50个。

——马萨诸塞总督约翰·温斯洛普1634年给朋友的信

材料三   今天是你们的庆祝时刻,而不是我们的庆祝时刻。带着一颗沉重的心,我想到了我们的人所遭遇的那些事情……“始祖移民”们先是在科德角海滨探寻了4天,之后开始劫掠我们的祖坟,偷盗我们祖辈们的玉米、小麦和大豆……马萨索伊特,这位万帕诺亚格人(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的伟大首领,对这些事情是知道的。然而,他和他的族人依然欢迎这些殖民者,并和他们做朋友……他们不可能知道……再过50年,万帕诺亚格人……及其他与这些殖民者为邻的印第安人将死于他们的枪口之下,或因染上他们带来的疾病身亡……今天,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我们的语言几乎消亡,但是我们万帕诺亚格人仍行走在马萨诸塞的土地上。

——1970年印第安人代表为庆祝“始祖移民”登陆350周年仪式准备讲稿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对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关系描述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三则史料对研究欧洲人到达美洲时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关系的价值。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对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关系的不同记忆和书写。
2022-05-06更新 | 227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2022-04-27更新 | 766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说:“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立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该设想
A.得以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实践B.表明孙中山试图放弃欧美政制
C.体现孙中山制度创新的努力D.导致国民政府宪政的最终失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总数400个左右。第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约50万斤。仓窖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区运来的租栗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租糙米。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


——摘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等

材料二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并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并概括袁隆平的作为体现的时代精神。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进喜(1923—1970),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铁人”。1950 年,他考入甘肃某钻井队,1956 年担任钻井队队长,率全队创造了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959 年国庆,他作为观礼代表赴首都,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从此树立了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1960 年,他率 1205 钻井队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面对艰苦的条件,他发出了“宁肯少活 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他率队用肩扛手提的方法,仅 5 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高纪录。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伤腿却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东北石油会战取得的成绩和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1964 年,《人民日报》以头条刊出毛主席“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工业学大庆”活动对于振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1970 年,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病逝。2019 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王进喜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据孙宝范《铁人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进喜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的理由。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2021-12-28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811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大型展览设置了6个主题展区,第一展区为伟大的变革,第二展区为壮美篇章,第三展区为关键抉择,第四展区为历史巨变,第五展区为大国气象,第六展区为面向未来。每个展区由多个单元构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紧扣“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的主线,设计一个展区。展区必须包括:展示主题鲜明,内容系统全面;阐述史实准确;布展方式多样;能多角度、全景式地描绘一幅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要求:主题向上,内容全面,阐述清晰,设计新颖)
2021-12-11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