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021-11-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材料四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观点进行评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经济政策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政府多次颁布钱物兼用的制敕。下表为该时期颁行的部分制敕。

颁行时间制敕内容材料   出处
开元九年
721
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现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全唐文》卷二十五
开元二十二年(734)十月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而布帛是本,钱刀是末,贱本贵末,为弊则深,法教之间,宜有变革。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者,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唐会要》八十九泉货
元和二年(841)二月公私交易,十贯钱以上,即须兼用匹段,委度支盐铁使及京兆尹即具作分数,条疏闻奏。《唐会要》八十九泉货

材料二   窃见元和以来,初有公私器用禁铜之令,次有交易钱帛兼行之法。近有积钱不得过数之限……。然而铜器备列于公私,钱帛不兼于卖鬻,积钱不出于墙垣,欺滥遍行于市井。亦未闻鞭一夫,黜一吏,赏一告讦,坏一蓄藏。

——(唐)元稹《长庆集》卷三十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钱物兼用制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中后期的钱物兼用政策。
2024-09-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1712-1778)《社会契约论》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   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布)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颁布)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应享有天赋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就是:生存、 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不朽格言。从广义上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全世界各民族生来就是平等的,无论哪一个民族都有求生存、享受安乐与自由的权利。

——越南《独立宣言》(1945年9月2日胡志明撰写)

材料二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将“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的政府”,并大肆吹捧“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 自由选举、对个人自由之保障”等。

1976年,卡特总统在就职演说上发表声明: “我们必须承担对人权的绝对责任。……由于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不能漠视其他地方的自由的命运,我们的道德感指引我们偏爱那些尊重个人人权的社会。”

1999年3月,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的伤亡。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1)“整个世界近现代史上最有持久影响力的单一短句——人人生而平等!”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二战后,“人权外交”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据材料二,简要评析“人权外交”。
2024-09-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所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或以“守旧”二字为一极可厌之名词,其然岂其然哉?吾所患不在守旧,而患无真能守旧者。真能守旧者何?即吾所谓淬厉其固有而已。

——摘自梁启超《新民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南方84处桥梁建设资金筹集方式统计

经费筹集方式修桥工程数(处)约占百分比(%)
官员劝捐3441
僧侣募捐2327
富民捐献2732

注:在《桥记》文献中,有118处明确提到南方地区桥梁修造工程的经费来源情况,其中84处造桥经费全部来自民间社会。

——改编自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

材料二 宋代全州位于广西南路与荆湖南路之间的交通要道,是往来商旅必经之地。

1178年,当地邑人范逵、邓宁民带头组织乡民于距全州50里处自川西流入灌水的河上修造了会湘桥,当时全州知州张玠和主要承建人邓宁民分别撰写《会湘桥记》以记之。

张玠《会湘桥记》节选:淳熙五年,邑人范逵、邓宁民合两族及里中之士,葺而梁之。……落成,人用利涉,不褰不濡,朝夕以济焉。乃以记为请。余闻而心善之,因语之曰:“……殊不知圣人之道,若大路然,无往而不达。扩而充之,可趋乎正大之地,夫岂有自局之患哉!君子谓是举也,其知处己处人者,亦必有道矣。……”遂题其额曰“会湘”。盖取其水自灌而北,会于湘流故也。

邓宁民《会湘桥记》节选:……暇日,宁民与同舍范逵议建此桥,约三百省缗、米四十斛,以三十名为创,则吾事济矣。既而告诸宗族、亲戚、朋旧,悉欣然而从。……议既定,召匠计之,增旧石三之二,规摹浸广,费用不赀,……市之行、铺,和者甚众。继而吾乡贤士夫、郡庠诸公、里中之长上皆不吝欣助……方其经营之初,范九万,明远之仲兄也,朝夕宣力,至于讫工,未始少怠焉。今幸就绪,义不可泯,故次第而书,以俟异时之稽考云。

——改编自康熙四十七年《灌阳县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玠、邓宁民的《会湘桥记》。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棉花作为一种普遍的植物,棉织品作为一种普遍的商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在取得栽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突破后,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元世祖曾设立江西、福建、浙东、湖广、江东五省木棉提举司,强迫百姓每年缴纳棉布十多万匹。明太祖于1367年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

——摘编自丁培利等《中国古代的材质演进——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印度的棉布进入英国市场,迅即对传统的羊毛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出于对传统羊毛业的保护,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棉布进口。但由于消费者对棉织品的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棉纺织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流入新建的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18世纪末,英国国内制造商对于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英国并不出产棉花,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而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等

材料三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四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棉花在全国推广种植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出产棉花”的英国棉纺织工业全球领先的原因。
(3)运用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评析材料四中马克思的观点。
2024-07-05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01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创设了中央卫生管理主导机构——卫生总署,积极推进“中央化”的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总署通过设立地方附属机构,赋予地方处理供水、房屋排水、下水道建设与修缮等权力。但这是一部许可性法案,缺乏强制性,加上地方当局抵制中央监管,公共卫生管理成效不高。

英国政府认识到应在突出法律权威与中央执行力的同时,尊重英国的自由自治传统。1858年通过修订1848年法案精神的《地方政府法》与《公共卫生法》,将卫生总署卫生管理权转到枢密院。枢密院特别成立医务部,发挥医生专业作用,重视医学实证研究,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地方管控则遵循《地方政府法》,转交给内政部负责。内政部遵从“自愿”原则,赋予地方政府进行消防工作、清除街道障碍物等强制性权力。

卫生总署被撤后,卫生管理机构各行其是。1871年通过《地方政府事务部法》,合并了内政部、枢密院等机构,将其职能归并到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中。事务部统筹负责地方卫生事务,只在地方卫生机构消极懈怠时,才会干预地方事务,呈现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并适当接受中央监督指导的特色路径。

在整个19世纪中后期,影响英国的主要传染病致死率都大为下降,英国人口死亡率从18411850年的22.4降至1891190018.2‰。国内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建设稍有成效,被迅速推广到殖民地,并影响欧、美各国。

根据材料,评析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2024-08-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福利制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为解决经济大危机困境,就住房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中主要有:

1933年6月13日,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1933年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中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和生存房基地。

1934年6月27日,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

1935年4月8日,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建设公共工程的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1937年7月22日,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租佃农民法,又称租赁人法,授权农业部为佃农、劳工及分成制农民提供为期40年的年息3%的购房贷款。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发展对英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政期间美国在“住房福利保障”方面政策调整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西方社会形成的“福利国家”。
2024-06-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暑假考试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