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44 道试题
1 . 1923—1926年,《新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刊,除了更为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共合作的可行性、论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驳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等。据此可知,《新青年》在当时(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
C.彻底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2 . 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B.减少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C.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D.废除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 “在4世纪的时候,中国南方还是一个没有军队的王朝,而中国北方却只有军队,没有王朝”。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混乱不堪的政治格局
C.南北社会发展迥异D.南北方民族交融加快
5 . 春秋战国时期,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不断分裂瓦解。诸侯国纷纷推行地方征兵制度,每一名到法定服兵役年龄的男子,都要为国家服兵役一年或两年。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度瓦解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赋税徭役繁重D.奖励耕战普通推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评定优劣,量材委用”,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子各项出身奖励。1904年,清廷学务处拟订第一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该考试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如进士出身、举人出身等),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入官考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学成考试均须先行预试(甄录试),预试平均成绩不满50分,不得参加正场考试。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材料二   清末留学生考试的部分情况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5〜1911

1 388

4

824

1909

383

235

1910

721

560

1911

587

526

——摘编自谢青《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7 . 1938年9—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党中央要求继续实行巡视制度开展巡视工作。在《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中提出,“上级党委得向下级党委派遣巡视员,传达上级党委的意见,考察下面的情形报告上级党委”。继续实行巡视制度旨在(     
A.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B.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
C.加强领导走实事求是路线D.推动农村根据地建设
8 . 到1983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表明(     
A.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B.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牵引力
C.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D.尖端科技引发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统治者注重制度、法规建设,善于运用法制化手段治理国家,运作政治;秦始皇曾指令群儒议定封禅典礼的仪轨,还曾自诩“上荐高庙,孝道显明”;为了“得众之心”,他还一度推行过“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以上现象(     
A.违背了法家思想的精神B.顺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C.蕴含了外儒内法的思想D.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
10 . 东汉班固创作《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指西汉都城长安,“东都”指东汉都城洛阳。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庾作《西都赋》、《东都赋》,写长安与洛阳,成了唐代少见的大赋。下列关于汉唐时期长安、洛阳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都城迁到洛阳②东晋的法显从洛阳出发到天竺取经
③隋炀帝时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④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