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1933年5月美国通过《紧急救济法令》的背景是什么?概括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措施。

(2)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请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保障我国人民福利的想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c
材料二: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三:

材料四:(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五:(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六:(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王根据什么来决定分配土地的多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其实行的目的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开始继承并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4)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5)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五、材料六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6)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2016-12-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华美实验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请回答: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过程中的两对矛盾是什么?

(2)以唐朝和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中央权力分配这一矛盾的?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又有何消极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如何评价材料一中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明清是封建社会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分别有哪些新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为了做到“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重大创新?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联系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的有关知识,比较唐朝与秦朝的变化,说明变化趋势。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014-10-28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年黑龙江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三中高一10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014-11-06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科举制度从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出来以后,又再创造了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朝代制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规则
汉朝察举制常科、特科(明经等)经术、策论不严密
隋朝科举制制举、常举(进士、明经等科)策论、经术不严密
唐朝制举、常举(进士、明经等科),首创武举诗赋、策论、经义严密,公荐制,对违法考生和和考官处罚轻
宋朝制举、常举(进士、明经等科)和武举科诗赋、策论、经义、更加严密(糊名、锁院、誊录、别试),废止公荐制,对违法考生和和考官处罚严厉

*注:“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内容。

——整理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等

材料二   科举制度从法律原则上说,是超阶级的,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一经考取就无可争议地升入统治阶级。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科举制度对于旧有的封建社会形态有强大的维系力,更助成了此种停滞性。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材料三   1791年起,法国首先试行文官考试;1853年后,英国也逐渐推广文官考试。“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在东亚国家中,朝鲜、越南都引进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日本模仿科举制度将其称为“贡举”。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关系,并分析隋朝至宋朝科举制演变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科举制对当今社会人才测评实践具有哪些借鉴和启示意义?
2023-07-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赵匡胤便把所有的地方军队编为中央军队——禁军。派人做一些木人发给各地方作标准,凡是体格符合标准的壮丁,都编入禁军。地方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疾,编为厢军,他们只能修桥补路,要造反也造不起来。此外,地方自唐以来,一个大州管几个小州,叫支郡。宋代取消支郡,一个州就只能管一个州。把州郡的财政也收归中央,又规定以文人知州郡,这样,即使一个大州也不能和中央抗衡,地力就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邓广铭等《中国古代史讲座(下)》

材料二   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制,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形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为削弱地方势力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
2022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9 .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三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斯大林的主张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022-10-1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8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6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