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的瓦解、东欧国家的剧变、南欧的政治发展,表明“普遍史”存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所有的社会渐渐趋向一致。人类社会渐渐趋向“均质化”,所有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均越来越相似,如建立中央政府、追求国家统一、推动都市化、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推广公民教育、形成大众消费文化等。西方式民主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西方式民主体制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因为不再会有更新的形态出现。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降水非常少,但因为尼罗河,这个地方很早就有了农业,很早就出现了文明。尼罗河在埃及境内有1200多千米,埃及人把尼罗河周围的土地称为黑土地,与周边沙漠的红土地相区分。尼罗河不仅给埃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埃及提供了交通、通信以及食物来源。尼罗河在每年7月开始泛滥,9月达到高峰,尼罗河的泛滥使埃及进行耕种的肥料有了保证。因为尼罗河,古埃及的历法把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710月的泛滥期,11月到次年2月的生长期,36月的干旱期,这与尼罗河的涨落是完全吻合的。尼罗河中的鸟类、鱼类,还有其他动物,是埃及人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埃及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

材料二   在古埃及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又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

——摘编自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埃及文明。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史学家马端临作为有“会通”思想的史学家,他在《文献通考序》中提出了一个认为普遍的历史法则:“理乱兴衰,不相因者也。晋之得国异乎汉,隋之丧邦殊乎唐。代各有史,自足以该一代之始终,无以参稽互察为也。典章经制,实相因者也,殷因夏,周因殷,继周者之损益,百世可知。”这一论断也被学者称为“马端临命题”。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评析“马端临命题”这一观点(任选一个角度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合理)
2024-06-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1889年,日本明治政府围绕“富国强兵”这一总目标进行了深刻的军事改革。改革首先是废除封建军事制度,逐渐解散了各藩的士族军队,剥夺了封建武士的军事特权,统一兵权,建立一支直属中央政府的常备军。并在1872年仿照欧美制度,撤销兵部省,分别设立陆军省和海军省。1878年模仿德国,设立参谋本部,首先在陆军系统实行军政、军令分离的双轨制。随着新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新政府着力改革军事教育,创办军校,培养具有近代军事知识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通过直接从西方国家购买武器装备,用高薪从西方招聘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等方法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此外,还大力宣传“武士道”、“忠君”等封建思想,强化军纪。

——据谢朝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军事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军事改革。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大百科全书浙闻出版》对“宣传”的定义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图1、图2和图3是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的战争宣传海报。

图1                                     图2                                          图3

概括图1至图3美国宣传海报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期间美国的宣传海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以常平余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践,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屹屹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材料三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1)材料一的措施折射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刘挚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2024-04-01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二)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正如李约瑟先生指出的,在互相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特别是在较早阶段,思想、发明、技术或机械越是简单,它在世界各地独创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演进道路及表现所存在的不同是本质性的问题。印第安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东半球文明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去比照新发现的事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结论去套新事物,用东半球古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去套印第安文明,于是就会得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拉美印第安古文明是人类认识最迟的,研究最不够深入的,结论相去甚远的新领域,我们对这些文明的认识与评析,必须尽可能科学客观,实事求是,要树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极为复杂曲折的,是无比丰富多彩的观念,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是多元化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提取材料信息,从拉美印第安古文明发展特点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述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工业革命的起点,学术界曾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种是汤因比的观点,他将1760年代定为工业革命的起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另一种观点关注1780年代,罗斯托等学者持有这种观点。但目前更多学者将起点视为更为模糊的时段,他们将18世纪中期作为工业革命的开端。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变革与延续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8世纪英国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4-04-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认识、启示类非选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