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途中,仍“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任)免官”。《晋书》记载,豪门士族担任“清要”之职,整日高谈阔论,大抵都是“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辜事之心”。以上材料能够用来说明(       
A.革新选官制度的必要性B.官僚政治腐朽不堪
C.士族是维系政权的支柱D.中央集权有待加强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武周时期恒州鹿泉县检校官裴琳的德政碑的部分记载。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其年(长安二年)检校官奉敕总停(朝廷停罢检校官),君(指裴琳)则随停,例也。百姓众庶而谋,我君去矣。人斯悴矣。若不□命而诣阙(奔赴京都)乞留,道路相属。奉长安三年四月救:“元瑶清平化俗,奉法无私、人不忍欺,吏不敢犯……特听修旧检校。”
A.德政是地方监察的价值导向B.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权力博弈行为
C.官僚考课呈现多元评价体系D.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具有能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     
记载来源作者经历重大事件故事演变情况
丁谓(966—1037年)《丁晋公谈录》赵光义北伐失败赵普奏“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太祖悟而从之。
王曾(978—1038年)《王文正公笔录》杨家将北伐失败,澶渊之盟太祖召“守信等曲宴”,提出“莫若各守外藩”“优游卒岁”“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司马光(1019—1086年)《涑水记闻》宋夏庆历和议,王安石变法若身临其境,对酒宴和“屏左右”后君臣对话、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后人常引用此版本,并评曰:“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
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
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
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史载先秦至隋代黄河决溢改道基本情况表,据如表推断,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代基本情况
先秦、秦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
西汉决溢达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
东汉决溢一次。前期河患严重,王景治黄后河患减轻
魏晋—隋长期安流,三百多年只有三次决溢
A.治河官员的贤愚B.历史记述的疏密C.农耕区域的伸缩D.封建王朝的盛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他们的国家推到东方一角的地理概念。”为此,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这一现象说明了(     
A.文化传播受传统思想的制约B.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受阻
C.欧洲人用西学带动宗教传播D.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头会箕敛”在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赋税繁重的成语。史书记载:“吏到其家,人头数数出谷,以箕敛之。”下列赋税制度与其记载最为接近的是(     
A.口赋B.“税民资”C.租调D.“科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儒家经典及有关书籍成为当时出版物中的大宗。此外,政府的法令和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明中叶之后书籍的印刷范围日益广泛,医书、日用便览、童蒙读本等日用参考书也都大量刻印出来,文学书籍的出版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超越前代。明代刻书地点分布很广,最为著名的有福建建阳、南京、苏州。明代的图书出版主要仍是雕版印刷,刻书事业的经营者仍像唐末五代以来一样,包括政府官刻和私人两种,私人又分私家刻书和书坊刻书。书籍附图,到了明代更为盛行和精妙,书坊把精美的绘画当成吸引读者购买书籍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南炳文《明史》

材料二:大革命以前的法国,狄德罗(1713-1784)和达郎贝尔(1717-1783)的《百科全书》以其新颖观念和广泛传播冲破王政时期书业管理制度的藩篱,催生了近代出版业。在18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伦敦成了世界书籍之都;一年一度的盛大书市吸引全欧书商汇集在德国菜比锡。出版业不断推出新产品,赢得市场;出版业借助欧洲大陆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和扫盲教育的成果,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几乎全体居民,大众文化于1860年至1880年之间在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到了1905年,巴黎的一本书印数可达十万,而在1912年的德国火车站候车室就有书籍由售了。

——摘编自莫里耶《突飞猛进的一百年——从欧洲近代出版业的诞生到大众文化的勃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出版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版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8 .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有意传位给第三子季历,其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便主动让国,一同出奔“荆蛮”,建立国家,自称“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史称“太伯奔吴”。这一事件(     
A.催生了华夏认同观的产生B.导致宗法制基本原则的崩坏
C.扩大了分封制的适用范围D.推动中原文化向江南的传播
9 . 朱雀是来自远古的意象,中国历代正史中随处可见关于朱雀的记载。在代表五个方位的鸟类中,南方神鸟朱雀的出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而言,都是一种上天赐福的吉兆。唐代,南方的首领和贵族会将它们进献给朝廷,统治者甚至用它命名长安城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读是(     

A.唐代统治者求仙问道迷信福禄B.交通的发展使得南北联系加强
C.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D.南方逐步开发提升南方的地位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A.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B.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
C.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
2024-03-13更新 | 10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