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政治史起于1840年前后的鸦片战争,讫于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6年为晚清政治史新体系构建阶段。这一时期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一个变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晚清政治史的研究完全从清史学科中剥离出来,归属于中国近代史学科范畴;另一重大变化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将现代化叙事模式当作资产阶级史观加以批判和摒弃,构建起一个纯粹的革命史体系。这个革命史体系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两个过程”为基本发展线索,揭示晚清中国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过程,突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过程,并以“三次革命高潮”和“八大事件”为具体内容。“三次革命高潮”,即第一次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为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第三次为辛亥革命。“八大事件”,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都是在这一体系之下展开的。但在“八大事件”的研究中,洋务运动虽然历经30余年,在晚清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但由于是清朝统治阶级发动,未被列入“三次革命高潮”序列,因此并不受学界重视。同样,清末最后十年新政作为辛亥革命的对立面,几乎被学术界忽视。

——摘编自崔志海《晚清政治史研究70年回眸与展望》


(1)指出这一时期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主要依据,并概括其突出特征。
(2)试以“晚清时期政治史”为单元标题,重新构建一个不少于4课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时空、事件逻辑清晰,内容须包括“课时”、“子目”标题以及材料中的史实)
2021-12-29更新 | 33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何时闭幕?史家们依据档案资料及当事人回忆共提出了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3日、8月4日和8月5日六种看法,2018年嘉兴市委宣布经过史学家缜密研究确定一大闭幕日期为8月3日,其论证主要依托四条线索:一是7月31日代表行踪;二是8月1日嘉兴刮巨风事实;三是广东代表乘新宁轮4日离沪;四是沪杭甬铁路时刻表及会务细节的合理推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的历史谜底将被一解开
B.档案史料比其他史料更加可靠
C.历史是讲证据的学科,想象和推断都是不被允许的
D.史料实证讲究完整的证据链,孤证不立
2021-05-21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视史学、重视历史教学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清政府于1902年至1904年制订颁布了壬寅、癸卯学制和课程章程,明确规定各级学堂都要开设历史课程。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广开学校,近代意义的历史教科书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起初“各书局盛行翻译东文书籍”,不久人们就发现这些翻译的历史教科书“完全按日人语气及日本材料”,不太合用,需要改编。1903年,丁宝书编写了《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我国人述我国事”。1904年至1906年,夏曾佑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在编纂方法上,根据考古学成就,运用西方社会进化史观,分上古、中古、近古三大阶段叙述中国历史;在教学内容上,它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或历代王朝的系年,而是兼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各个方面;在编写体裁上,作者采用篇章节体,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的演变更替,使读者能对历史发展线索一目了然。中国人自编的历史教科书,最初都是旧式的环简页线装本,1903年,商务印书馆从日本引进资本、招聘编辑顾问和印刷专家,促使历史教科书由旧式线装改为新式洋装。

——摘编自马执斌《中国历史教材近代化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历史教材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简述20世纪初中国历史教材发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两集文献纪录片《卓越的恩格斯》,以简洁的手法、生动的故事和严谨的叙述,构连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纪录片以恩格斯的内心独白“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为线索展开叙事。“第二小提琴手”其实是恩格斯谦虚地对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定位。下列各项中,与之不相吻合的是
A.合写著作,共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受委托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战斗纲领
C.一起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
D.共同完成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撰写工作
2021-05-05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西方社会风行与理性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思潮,并在文化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其创作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反对古典传统的理性主义和虚饰的形式主义,要求回复纯朴和自然主义;以作家大胆的主观想象力,情景交融地描写奇异的情节和英雄人物。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其一生共创作58部文学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包括《秋叶集》《惩罚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等。作品情节奇特,人物性格鲜明,文辞华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厚的抒情味。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惠特曼(1819~1892)的诗歌中达到了高峰。惠特曼的诗歌创作汇编《草叶集》,表达了对人类光辉未来的无限向往,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民主的乐观情绪。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文坛逐渐被现实主义文学所统治。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红与黑》是欧洲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以主人公于连·索黑尔的遭遇为线索,批判了复辟时期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封建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封建门第与等级观念压制平民阶层的青年,阻碍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十分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查理十世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画面。另一位现实主义大师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细节描写真实,人物形象鲜明,行文气势浑厚,对法国乃至世界文学有重大影响。

——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得以发展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描写对象、对自然的态度、表达情绪的方式三个方面比较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蒋廷黻(18961965),近代中国史研究“开山的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接受西方史学的科学方法训练和进化论的影响。强调用实证的方法探求史事之间的因果联系,使得他后来每有著作,都信而有征,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蒋廷黻以史为鉴、以史经世,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把中国摆脱外国侵略而向对手学习的过程作为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把中国能否走出“中世纪状态”,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作为全书的立论主题。《中国近代史》虽仅5万余字,但在当时流传甚广,后来成了他的代表作,不仅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从中可以窥见他那代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关怀社会进步、主张政治改良的普遍心态。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廷黻史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蒋廷黻史学研究的意义。
2021-04-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大致是当时北方耕地面积的2倍。南宋、金对峙时期.....不算南宋前期50年间新辟土地,南方土地面积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5.03%。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有优势而衰退变化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至南宋时期,南方已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地超过了北方....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

——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以下是古代政治制度概况线索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提炼并概括关键信息。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并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的线索图,自拟一个标题写出你的看法,并论证。(要求有标题,有论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编自西汉《盐铁论·刑德》

材料二   北魏高祖太和十二年(488年)诏: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古代律法)。

——摘编自《魏书·刑罚志》

论者谓唐律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得古今之平。

——摘编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材料三   设计存留养亲制度,使子孙能够尽到对直系尊亲属的养老送终义务,有力地维护了家庭关系的稳定,并进而通过构建“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家族伦理关系,来促进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和谐……传统的“无讼”思想,在当代表现为通过调解制度来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杨鹏程《礼法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本线索》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期的司法审判标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高祖时期判案标准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如图,判断“葡萄牙人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始于英国思想家洛克发表的《政府论》。洛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反对“君权神授”,认为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从而率先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孟德斯鸠等提出了民主制度的构想。平等、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原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提出的,至18世纪逐步被融进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中。

——摘编自伍柏麟等主编《新编政治经济学》


(2)概括以上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英国棉纺织品生产及出口状况
英国棉纺织品产出总值(百万镑)英国棉纺织品出口价值所占比例(%)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地区所占比例(%)
欧洲亚洲中东
178417865.420.442.800
1824182633.152.649.96.42.8
1854185656.961.329.424.712.4

——数据引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3)概括以上图表所反映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此后西方金融资本在缺乏公共部门有力监管的情况下强力扩张,美国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问题。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4)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2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线索基本一致,从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观察下图所示的中国近代报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这些报刊
A.使国人对西方的学习开始突破“器物”的限制
B.是近代国人办报迎来第一次高潮的表现
C.创刊于19世纪70年代
D.是当时最受民众欢迎的报刊代表
2022-03-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