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希波战争、罗马征服东地中海、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吸引力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2023-01-05更新 | 417次组卷 | 95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罗马法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3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019-12-03更新 | 839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家训与家风”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材料,其中有关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钱氏家训》部分内容:     
①“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②“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③“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④“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从上述部分内容中可以看出《钱氏家训》从哪几个方面严格要求其子孙后代的行为准则?仿照④,请你从中国历史中再列举出两条与之本质类似的名言来。
2014-04-21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3月统测文综历史试卷
5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想更深入地了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他需要阅读的著作是
A.《九十五条论纲》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
2020-12-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7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没有原始的中文记录本,现在能够看到的有英、俄两种文本。俄文本由共产国际代表记录,见于共产国际保存的档案。英文本是一大代表陈公博(后来在抗战期间做了汉奸)于192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作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中收录。怎样确定这两个文本的可信性,小组同学有如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英、俄两个文本可对照看,内容矛盾则存疑
②陈公博抗战时期出卖祖国,他的记录不可信
③英文版是为写论文服务的,动机不纯不可信
④英、俄两个文本可对照看,内容一致则可信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同学围绕“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后,编绘了下列地图。同学们在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的研究后,得到如下表格中的结论:
序号标题
材料
结论
《怛罗斯战役》751年,唐朝军队在西亚败于阿拉伯军队。唐军战俘中的造纸工匠被带到由阿拔斯王朝的造纸坊里工作。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到中亚、中东和欧洲。战争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径之一。
《铁板幻方》元朝文物,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元代遗址。此幻方纵横各由六个古阿拉伯数字排列成为六六方阵,纵、横、斜行数字相加的总和都是111。幻方铁板是我国数学史上应用阿拉伯数字的最早实物记录。幻方铁板是十三世纪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物证。它证明了中国在元代以前没有数学计算工具。
《马可·波罗行纪》1271年,17岁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地中海出发,走过“丝绸之路”上的茫茫沙漠,最终在蒙古草原的元上都见到了中国最高的统治者忽必烈。此后的17年间,他在中国居住、经商。直到1295年,他才回到了故乡。随后《马可·波罗行纪》得以发行。由于马可·波罗亲身见闻,因此《马可·波罗行纪》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元朝风貌,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炮击舟山岛的英国军舰》184076日,英军第一次攻占浙江定海。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即时以兴奋语调发布消息:“舟山落入英国人手中,英国国旗第一次在中华帝国的一部分土地上飘扬……”舟山是英国政府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

写出上述结论中错误结论的序号。修改并说明修改原因。
2020-11-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B.美国各阶级对立
C.美国社会歧视妇女D.美国的社会运动
9 .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臣民义务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2)历史资料的阅读、比较和信息收集能力,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某同学以20世纪初中国的两部宪法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他已经完成了资料的部分整理,请帮他将关键的历史信息提取完整,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权力归属君权至高无上
民众权利人民享有各种人权
历史意义清政府在革命浪潮下自救的无奈尝试,仍立足于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失败。

2020-08-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地图。依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四大发明的传播和影响B.古代中国对外交通与贸易
C.佛教在中国的传播D.古代中国的边疆与海防
2020-0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