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021-01-08更新 | 32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2018-11-07更新 | 170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积极寻求海外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023-05-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
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经过考证,将甲骨文中的等形状识为“田”字也有学者认为应识作“井”或“场”字。据此可知
A.古文图形可准确进行识读B.文献资料是最可靠的史料
C.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解释D.文字考据能反映历史全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寿上劝告官员:“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对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
B.提醒官员要忠心为国、克己清廉
C.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D.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员认识到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服务
2020-08-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不幸被击沉。2015年,我国进行了打捞致远舰的工作,如图是打捞出水的舷窗残骸。它为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口述史料D.档案文书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3)阅读材料二,你将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材料四   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建桢等革职查办。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6)综上所述,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020-03-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9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
2019-01-30更新 | 2787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10 . 某学生在研究“启承继王位”的问题时发现,《史记》记载:“益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中却记载为:“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该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两则记述均不可靠B.两则记述均为信史
C.必有一则记述可信D.尚需其他史料论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