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3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1982年)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产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的经济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社会机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的原则。
2021-12-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0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   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四 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三、四分别是指什么会议?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和腐化。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异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材料三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

——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189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现统一的因素,并指出德国统一的积极影响及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是如何体现“政治妥协”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冷战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合作用论。对于这五种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因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B.缺少对复杂社会背景的综合分析
C.因历史久远,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D.忽略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7 . 研究性试题   
(1)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发起的一场自强运动。以下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②创办轮船招商局③设立京师同文馆。根据要求,完成填表(将编号填入适当位置)。   
类别求富举措求强举措育人举措
编号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2)简要分析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11-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17年12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后果?列举汉武帝“矫秦县之失策”的具体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
9 . 众多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最终赢得国家的独立之后,面临的局势依然非常严峻。….美国地处美洲处于与欧洲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因此华盛顿认为没有必要人为地让美国卷入欧洲政治的风雨之中,认为与欧洲某些国家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赵玉岩《试析华盛顿思想对美外交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意识到慕尼黑协定没有带来“一一代人的和平”。为此,他呼吁废除中立法案,用,“现购自运”代替“武器禁运”,批准法国向美国订购飞机,加强美英合作,将自身强大的工业资源变为盟国战争的强大经济支柱。8月,美国主动向苏联提出延长《苏美商业议定书》一年,并“继续给苏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支持英法与苏联的谈判。罗斯福在与国内孤立主义者斗争的同时,尽力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罗斯福的欧洲战略虽未能阻止战争,但却使罗斯福这样的反法西斯者提高了威望,并巩固了其在国内外的地位,连任美国总统,并引导美国走上与世界各国联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道路。”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三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刚刚上台的尼克松提出了以“实力”“谈判”“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设法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出脚,从而使美国在均势外交的前提下,维持霸主地位。美国以此也缓和了国内外的矛盾,并集中力量加强与苏联在欧洲与中东的争夺。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使美国在从权力顶峰下落中获得-+定的缓冲,极力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扩大了美苏合作的空间。

——《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遏制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外交思想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任首届总统时采取的外交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推行的欧洲战略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并以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为例说明这一政策的表现。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美国当局迟迟不愿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等种种卑劣手段,致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这期间,美国大放反华言论,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并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强占中国台湾,肆意破坏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被迫奋起还击,进行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影响的扩大,美国一些人士和广大人民要求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呼声愈来愈高。19722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经过多次会谈,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从而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定了基础。19781116日,华国锋总理和卡特总统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政府自19791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顺义《略论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的对华行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上,就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