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和腐化。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异同。
2 . 货币制度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大国兴替的催化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的时间。

国家时间国家时间
英国1816年德国1871年
法国事实上在1873年美国事实上在1873年
日本1897年埃及1885年

材料二   一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换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一战后,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被削弱,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纷纷实行不兑换货币制度。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度贬值,触发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货币贬值浪潮。……美国随后宣布一次性提高进口关税30%,其他国家随即竞相报复。……世界货币体系的变革往往带来货币的竞争性和集体性贬值,打乱原有体系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增长和物价预期。

——摘编自胡斌《“被妖魔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整理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的原因。
(2)据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引发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概括该体系解体的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0-12-2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材料二   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
(2)据材料二中知识阶层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3)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当时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4)据材料四指出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
2020-12-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首轮复习前摸底测试历史卷
4 . 宋代是一个转型朝代,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生产力的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这就是经世致用思想。北宋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但没有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有识之士通过儒学做出了符合现实的新解释。理学家们吸收并利用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而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在伦理道德上,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存实亡了。

——摘编自宋延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一个新阶级——士大夫阶级——出现了,他们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艺术、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界定宋代是一个转型朝代。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绘画艺术里也产生了精致的新技法。……书籍不再是用手抄卷轴的,而是由日渐繁荣的印刷业生产印制,并配有封面。这使得那些出身中等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他们在私塾或官学里接受教育。高品质的印刷和出版等通过中亚一直连接到伊斯兰教世界的贸易路线和传播交流网络传播到了欧洲。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城市设计、文学、绘画、科技方面的成就,并简析印刷业生产日渐繁荣的影响。
5 . 贸易自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为了维持和扩大32项双边削减关税协定带给美国的利益,同时避免导致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经济政策的重演,美国国会将已多次延期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又延长了3年。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1947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一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后多次通过这一多边谈判的形式削减关税,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税在GATT的基本框架下大幅度降低,为5060年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林钰《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探析》

材料二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1974年贸易改革法》即体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美国还对不同的经济体实行差异性的地区贸易政策和国别贸易政策以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进入21世纪,美国成为世界上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加拿大、土耳其、韩国、欧盟等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发起贸易战,加剧全球贸易摩擦。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贸总协定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运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对中国的启示。
2020-11-2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11846年间,英国在通向自由贸易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600多种关税被取消,另外1000多种商品的关税被降低。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规定英国废除对法国白酒的歧视,作为交换,法国为英国制造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航海条例、木材关税的取消,连同废除谷物关税,这对欧洲出口迅速产生了刺激增长的作用。继英国率先降低关税之后。在随后的1/4世纪时间里,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相继直接和通过双边协议降低关税。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
7 . 教育制度一直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春,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在圆明园面见光绪皇帝时,曾力陈八股考试的罪过,指出学八股者“不考地球各国之事”,造就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庸才,当国难临头的时候毫无用处。梁启超在《变法通义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新派人士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主张变革教育考试制度的背景(或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在教育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并指出维新运动对今天制度建设的启示。
8 .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初年,"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北方匈奴的侵扰,国家安危犹在。贾谊向汉文帝上《论积贮疏》,引述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来说明贮粮的重要性,认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并建议"驱民而归之农",从而"富安天下"。

-吴慧《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俄国(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时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

一-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材料三进一步考察(新时期以来)不同时期粮食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发现其增长率呈相对下降趋势。平均增长率1978-1985年为3.17%,1978-1990年为3.23%,1978-1995年为2.54%,1978-2000年为1.91%,1978-2004年为1.77%。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背景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粮食产量要继续维持1.8%左右的增长速度将面临很大困难。

——张瑛、钟钰《我国粮食生产特征与政策建议——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2)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苏联粮食生产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近年来影响我国粮食增长率攀升的主要因素。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保障新时代的粮食供应献计献策。
9 . 1935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国民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闻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五)……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调整金融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波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金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73月.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但)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   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及其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
2020-11-08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致力于国营电力生产以反对私营电力公司的垄断。1933年,他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作为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该局的主要任务是降低电价,打破私营电业垄断,以推动生产和改善民生;改变田纳西河流域的贫穷面貌以促进全国发展。这是私营公司不愿干的。

——摘编自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为求迅速恢复和重建英国的经济,推行以经济计划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在英国的煤炭、钢铁、燃料、电力和运输等基础部门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进而掌握国家经济命脉。而在80年代,撒切尔政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逐步出售国有企业。到1991年初,接近80%的国有部门已经转移到私人手中。

——摘编自苏星《论英国国有化、私有化与政府管制体制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私营公司经营目的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立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有企业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及发展前景。
2020-11-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