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该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
起源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
材料三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以上四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
2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④回到《圣经》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4 . 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
社会思潮
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新文化运动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2016-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泰安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回答问题。
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宋朝以来绅士阶层随着科举改革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在基层治理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学校学生就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绘制: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图


材料二   某同学整理: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

社会问题解决方案
均田制崩溃以后,国家不能越过地主阶级直接掌握土地与农民。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地方绅士阶层难以获得政权,成将自己的经济、文化力量上升为政治力量控制乡村社会,出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脱节的现象。方案提出内容结果
三舍法北宋王安石将各地选送的太学生分为三等,层层培训选拔官员,改革单纯通过考试选拔官僚的制度。变法的政治实验失败。
学校取士北宋程颢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要求由儒家学者主导文化教育并获得向朝廷推举官员的权力。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科举理学化南宋姚勉通过科举理学化,让皇帝承认信奉理学的乡村绅士才是国家选官的恰当对象,承认他们在乡村社会的文化权力和政治地位。理学的最高解释权归皇帝,将升科举、理学与官学体系结合,秀才和举人成为功名身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0-05-13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5月统一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8 .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该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
(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
2019-02-2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近代史专题练习历史试题
9 . 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现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了以下四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B.农耕文明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C.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D.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2019-01-21更新 | 97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0年山东诸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