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9-22更新 | 39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18次组卷 | 5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主义运动。只有民族资本主义才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有利的,才是进步的。官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则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因素,是反动的。中国不是多了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多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比较起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十分微弱的。因此,不加分析地以资本主义运动作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难以令人首肯的。

---摘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胡绳划分时期的标准是
A.西学东渐的程度B.革命任务的变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D.阶级斗争的表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走上胜利,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不断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间,统一战线经历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不同时期和阶段,虽然每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阶段性目标各有侧重和差别,但统一战线无时无刻不在以高亢的声音唱响团结之歌、奋斗之歌、前进之歌。

——摘自《罗雷:高唱团结、奋斗、前进的统战之歌》


小明同学要制作幅“统一战线”历史演进的展板。请结合所学,帮助他绘制一幅。(要求:1.时空线索清晰,内容应包括“历史时期、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阶段性目标”。2.绘制时空线索图、三维坐标图、思维导图或简单示意图等皆可,表格或书写成文不给分。)
6 . 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全片分别以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在
A.千年巨变
B.中国新生
C.伟大转折
D.世纪跨越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请你结合所学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1919-1949年间的两件大事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2019-01-30更新 | 8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聊城市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史》对巡抚制度形成脉络所作出的勾画与解读,曾被广泛认同。但仔细对比《明实录》等原始材料,就会发现这条线索太粗,遗失了许多重要的史实,易产生对巡抚制度的错误认识。这说明
A.官方史书解读历史的功利性强
B.史料占有的质量影响历史解释
C.利用原始史料可获得历史真相
D.相同史料允许多元化历史解释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演变

阶段体系名称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建国后~
1995年)
苏联体现影响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体系意识形态浓,体现了“五种意识形态观”,强调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是否体现阶级斗争成为判断历史事实是否重要并是否应纳入书中的标准。
第二阶段
(1996~
2004年)
苏联体系逐渐淡化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历史体系开始逐步淡化意识形态,注重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史内容相对减少,突出经济史和文化史。
第三阶段
(2005至
2017)
文明史观影响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体系完全打破了“以意识形态为主线”的通史体系,采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为历史发展线索,以生产力发展为依据构建历史体系。不仅涵盖了以往通史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还包含了宗教、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多个领域。
从材料中提取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演变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用格林的话来说,“在英格兰的宪政中寻找线索,来指导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恰当关系,是徒步无功的”,经潘恩、杰斐逊这帮“精英分子”援引法园观念来“启蒙”,猛一醒,有意识地向“一体两面”接缝处捅,母与子拳脚相向,闹到不堪收拾,北美果然“自成一局”,这“一局”非同小可,承上启下,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主要反映在
A.英格兰宪政丧失了制度领先优势
B.法国共和制深刻影响到北美走向
C.英属北美殖民地确立起崭新政体
D.潘恩等人的启蒙思想发源于法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