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B.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C.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D.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下表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4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反映了(    
省份江苏浙江广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
人数280191175172563122638126
A.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异化B.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差异
C.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D.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更具爱国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观察下图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灾害比较示意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反比B.政治制度完善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4 . 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96019751985
积极报道0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0%)1011%)22462%)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21-10-0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骤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2021-08-07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欧洲国家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1957年和1965年汽车消费增长数据国别
国别1957年1965年
法国10510047842000
联邦德国7960008103600
意大利5469981
瑞典1793000

A.成立欧洲共同体B.推行社会福利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快速的技术变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国国营厂矿的职工的直接工资,1952年比1949年年平均增加37%左右。同期,全国农村消费品购买力显著增加,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全国农村消费品购买力变化统计表

年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亿元)消费品购买力(元/人)
194977.917.24
1952137.127.87

——上海财大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上)》

材料二   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柱状图(%)


注: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为公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为私有制经济。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8年》绘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2年经济状况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8 . 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
A.需要有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的增加
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公务员的办事效率
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
D.以文取仕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凸显
9 .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
(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10 . 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这个数据达到了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2017-07-19更新 | 227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