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推出《申谕十家牌立保长》,保甲与十家牌法配套而行,要求各乡各村推选出一位德才品行为民众信服的保长,遇有盗贼,保长统率各甲共同捕盗。这反映出王阳明(     
A.鼓励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B.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社会动乱
C.心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D.基层社会自治的理想流于空谈
2023-08-30更新 | 4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比项葡属印度“葡萄牙锁链”(16世纪)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荷属东印度公司)(18世纪)
贸易特权名义上王室垄断派船到印度洋的权限,实际上,贵族和商人也可参与英女王颁发特许状,得到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荷兰共和国政府颁发特许状,垄断东印度经由好望角的贸易
贸易方式合法贸易、走私贸易(官员染指)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出售股份的方式大范围筹集资金,航海结束后按照出资比例返还本金和利润。荷属东印度公司筹集长达十年的投资
对印度的维持与运营颁发通行证、缴纳税款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火炮攻占、派兵讨伐、屠杀土著、建立商馆等方式维持运营。1623年在安汶岛屠杀英属东印度公司商馆馆员等。从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夺取巴达维亚。从葡萄牙手中夺得了马六甲
货物种类胡椒、象牙等生丝、瓷器、茶叶、棉纺织品、香料等

——摘编自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1)根据材料,概述与“葡萄牙锁链”相比,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东印度公司的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807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汉《史记·高祖本纪》中载:“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颜师古对琅邪、即墨作注:“二县近海,财用之所处。”这表明,秦汉时期(     
A.海洋开发在部分地区初见成效B.朝廷建设了沿海防御体系
C.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海陆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雍正年间,湖北布政使王克庄上奏说:“向来虽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谣,其实湖北之米皆藉湖南、四川,每岁运至汉口发粜者不下数百万石。”湖北巡抚马会伯也认为“湖北武昌省城并汉口地方,人烟稠密,日用米谷全赖四川、湖南商贩骈集,米价不致高昂。”这些说法反映了(     
A.雍正时湖北已成为主要的米粮输入地B.“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不合史实
C.汉口兴起得益于长江沿线的米粮流通D.川湘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所示为东晋南朝时有关书法的部分论述。由此可知,当时书法的发展趋势为(     
论述出处
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曹魏书法家)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东晋】王羲之《书论》
王僧虔(南朝初年书法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A.由注重实用到追求艺术性B.由强调统一到走向多元化
C.由全国普及到家族化传承D.由推崇法家到受儒学浸染
2022-11-25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在音乐方面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礼乐调整社会风气;墨子认为音乐让国君一人独自欣赏则了无生趣,让臣子一起欣赏必然耽误政事,让劳动者欣赏必然耽误工作时间。孔子和墨子对音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     
A.西周礼乐制度等级森严B.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
C.分封宗法制度逐渐瓦解D.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2022-11-12更新 | 81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发出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芒始,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德、英、法等地,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才刚刚从中世纪的文化遏制中转变过来。此时恰逢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东方新航路的发现,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中国。所谓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看见了原来未曾看见过的事物”,而是一种具有“新的品质”的发现。这后一种发现,更加是本质意义上的发现——原来人类还可以这样来生活,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美女,他们可以追求夫义妇顺、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了解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来解读中国清代外销瓷,它们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明、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件中国清代外销瓷都是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而这些瓷绘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显而易见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阮富春《清代外销瓷在陶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外销瓷器迅猛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说:“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以中国文化大规模西传、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史。”谈谈你对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2-09-24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教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私学除有与官学相同的教化形式外,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征,更多地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秦禁私学是教育史上的倒退,而汉朝官、私教育结合的方式无疑是统治术上的智慧。史料中也常见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居住于乡间的旧吏、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乡民,这胜过形式意义上的教令和劝说,而且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民,势必固化为乡民内在的理念。在汉代,地方官吏的示范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据《后汉书·李膺传》说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思成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

——摘编自王育《秦汉乡里教化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教化的客观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性格的生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发展的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化活动成为了固化社会发展的障碍,导致社会发展滞后。古代的教化只有教化主体的主导性而无教化对象的主体性,教化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或者干脆就是怀着功利的目的,形成了对人的普遍压抑,不利于社会的革新、思想的进步,从整体上有碍于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另外,古代教化之下的人们普遍“重德性,轻知性”,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王永祥《中国古代教化方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乡里教化的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教化的价值与局限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