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2 . 阅读以下材料:

发展,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里职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将“一带一路”战略放在发展的最前沿。“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人民日报网

20175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是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带一路”的合作范围:重点面向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

“一带一路”过去4年的成绩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人民日报》2017515日(第一版)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3)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2022-02-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秦朝历史是中国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的存在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寻思的人物……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关于长城,人们有不同的认识:①有人认为长城是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的见证,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②有人认为长城是秦始皇暴政的见证,成为秦朝骤亡的原因。

——根据葛剑雄《长城的价值》、贾谊《过秦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胥黎在《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中写过《〈物种起源〉是怎样被接受的》,他说:“进化论哲学过去被囚在一所监狱中,那里是一些被憎恨的和许多人希望成为被人遗忘的东西。现在,进化论哲学以登上世界思想宝座的姿态从这所监狱走出来了,对于注意时代标志的人来说,这乃是19世纪最奇异的事件。”

——摘编自王天根《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社会进化观念的学理建构》

材料二   达尔文的社会学信徒将生物进化论套用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中,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就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一思想在英美等国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国家利益不断受到损害,中国学者严复于1897年翻译了英国学者赫胥黎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在中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摘编自《社会达尔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物进化论"登上世界思想宝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看法,并分析其对西方和中国的社会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2021-10-3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美国区域经济兴衰、西部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平均失业率在1933年约为20%,而在西部一些地区超过了25%。从1929年到1932年,(美国)东部居民的收入下降了约三分之一,而西部和大平原的居民收入下降了大约一半……在俄克拉荷马州,1931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为450565美元,其中338.092美元,即超过75%的经费须用于救助活动。科罗拉多州因为延迟建立救济署结果导致了近千人袭击丹佛立法会议厅,甚至有人还想要抢劫粮仓。

材料二   1933年底,(美国)公共工程署在华盛顿州雇佣的工人超过54000人,从事粉刷建筑、修复道路、清理土地等工作。……到1937年,华盛顿州经济主要指标已接近1929年的水平。在爱达荷州,企业所得税从1933年的26.5万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138.4.万美元,人均收入从1933年的287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452美元。……据估计,到1935年,根据《农业调整法》拨付的救济和贷款资金超过11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给予了10个大平原州。仅北达科他一个州在1933年至1940年间,根据各类农业项目拨付的资金就超过了1.42亿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三   审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多年来实际上没有摆脱“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为目标的理念……表现在实际开发中就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在西部地区延续。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矿产和能源资源被大量开采出来,然后源源不断的供给到东部,从而延续着西部开采资源,东部消耗资源、深加工资源的垂直分工格局……另一方面,西部的人才、资金、产业等循着市场的渠道大量流向东部。

——摘编自谭振义、赵凌云《中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历史审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美国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政府为发展西部地区经济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借鉴意义。
2021-09-05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人类社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民主科学的思想彻底埋葬了封建专制文化,工业文明踏浪而来。处于全球失衡断裂带上的“贫穷落后”欧洲“小国”抓住历史机遇,走向前途未卜的海洋,开辟新航路,靠经营海外贸易致富,结果导致了诸如“发现新大陆”、建立殖民帝国、商业革命、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等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完成了全球史中的角色转换,成为“大国”。而过去辉煌一时的东方古老国度,如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却趋于衰落并日渐衰微,逐步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史中,是“西方崛起”导致了“东方衰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要求:围绕选择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东方衰落”以中国为例)
7 .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悠久的教育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自宋代白鹿洞书院学规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教育教学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教育改革在变法中有何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得出这一认识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该教育方针的时代背景,并就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新高考改革配套方案,谈谈你的看法。
2021-08-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及职权常常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绪万端,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卷1《政体》

材料二   今阁臣贵重,地望之隆崇,眷注之殊特,百僚不敢望焉。是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矣。朝绅士庶莫不指曰“某相公”,是无宰相之制,并有宰相之名矣。

——王元翰《王谏议全集.疏草》

材料三   在奏折数量激增的形势下,乾隆已不可能像康熙和雍正那样亲自处理每一件奏折……所以,乾纲独断的乾隆帝,就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机构来辅助自己处理奏折。内阁要负责题本和奏本的处理政务繁忙,且保密性差,不适合机要奏折的处理。军机处办事强调保密,入值者均为皇帝所倚重的亲信大臣。所以,军机处被皇帝选中,承担起了协助皇帝处理奏折的职责。由此,军机处得以涉足清王朝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

——宋希斌《论清代军机处的创立及其正规化》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宰相有什么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
(2)材料二中的“相公”是指哪一机构的官员?归纳作者的观点。材料反映的是普遍现象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处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机构(职权)演变的认识。
2021-09-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61年改革前成立的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委员兼编纂委员会主席雅伊罗斯托夫采夫说:“我不愿意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从编撰委员会总的出发点来看,“编委会大多数当时是站在个人所有制而不是公社所有制以便的”,但沙皇政府之所以竭力维护公社,是把公社及其连环保制度看作是保障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而不受地主侵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政府的改革方案中才有第个九年期内禁止农民放弃份地和退出公社的规定。

——摘编自曹维安《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与村社》

材料二17~19世纪俄国的农村公社已进入土地重分型公社阶段。村社自身管理的主要机构是米尔村会,他的作用是使农民的普遍行为处于公共法律的形式之中。村社还是社会政治组织,是国家规范、政策、法律的传播工具和具体执行者,国家通过农村公社对农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村社中的农民都要集中居住在村社中,采取劳动组合的方式进行集体耕作1861年后,原来作为农奴的村社成员不再依附于农奴主贵族,农村公社代替了原来的农奴主贵族,成为代理国家管理农民的正式机构,村社成为束缚农民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争论焦点及沙皇政府极力维护公社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村公社的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的认识。
2021-06-1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4月,罗斯福授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罗斯福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的第一个设想是实现在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建立欧洲地区联邦。

丘吉尔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英国可以通过组织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体在欧洲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英属殖民地、附属国在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其国际地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设想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后来的历史发展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设想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