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73次组卷 | 80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2023-11-23更新 | 155次组卷 | 96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兼收并蓄B.风格单一C.反映市民生活D.固守传统
2023-05-09更新 | 305次组卷 | 51卷引用: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2023-01-27更新 | 796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元月期末联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唐宋以来的城市发展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发达,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材料二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兴起,至两宋而大盛,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发展繁荣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市镇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1-03更新 | 293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入,主要是说明了孔子(     
A.“以德服人”的理念B.“有教无类”的思想
C.“克己复礼”的要求D.“为政以德”的主张
2023-01-03更新 | 30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史学界普遍认为,经过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冲击,血缘宗法制度不复存在。商鞅变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直接否定了血缘宗法制度的措施是(     
A.建立二十等爵制B.废除井田制C.普遍推行县制D.“燔诗书而明法令”
2022-12-31更新 | 376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B.世卿世禄制C.科举制D.察举制
2022-11-20更新 | 88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业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业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2022-07-22更新 | 702次组卷 | 38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