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7 年4 月28 日,周恩来在上海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上说:“我们不是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吗? 香港应该化为经济上对我们有用的港口。” 中国当时不急于恢复香港的主权是
A.基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
B.为了维持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C.团结英帝国主义打击美帝国主义
D.推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方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其经济章主要内容是:1.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本此目的,以实行计划经济,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扩大战时生产;2.以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奖励合作,调节粮食,并开垦荒地,疏通水利;3.开发矿产,树立重工业的基础,鼓励轻工业的经营,并发展各地之手工业;4.推行战时税制,彻底改革财务行政;5.统制银行业务,从而调整工商业之活动;6.巩固法币,统制外汇,管理进出口货,以安定金融;7.整理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筑铁路、公路,加辟航线;8.严禁奸商垄断居奇,投机操纵,实施物品平价制度。

——《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档案》

材料二     1938年初,国民政府在《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中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同年,蒋介石电令工矿调整委员会,“筹划战时工业,以川黔湘西为主”,从而形成以西南为中心发展大后方经济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2021-12-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波茨坦)会议决定设立一个由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组成的外长会议,以进行关于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并通过一项决议,即《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因为当时苏联尚未参加对日作战,所以没有签字。公告是以中美苏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的……19458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在公告上签字。这样,公告就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必须消除……日本政府表示拒绝接受公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么看待《波茨坦公告》?
2021-12-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7—18世纪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现象,儒学家们经常以超世间的“道”和“世间”的“势”相抗衡。这体现出当时的儒学家们
A.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反思B.借鉴了道家和法家思想
C.对近代民主理论的探索D.对西方民权思想的宣传
2021-12-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石,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三宝:粮食、器物、财富)绝,虞(虞 : 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周书》

材料二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史记》

材料三 “夫释农桑之事,入山海,采珠玑,捕豹翠,消蔲力,散布泉,以极耳目之好,快淫侈之心,岂不谬哉?后世淫邪,增之以郑、卫之音,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镂,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夫谋事不并仁义者后必败,殖不固本而立高基者后必崩。王者行之於朝廷,匹夫行之於田,治末者调其本,端其影者正其形。”

——(西汉)陆贾.新语校注[M].王利器,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

材料四 “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

——(清)薛福成.薛福成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汉初怎样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陆贾有关农商的观点。材料四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对待商业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说明这种转变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的启示。
2021-1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刑事、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其中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制定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国内外各方的积极评价。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已具备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B.科学立法的水平不断提高
C.已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D.法治建设回应了时代需求
7 . 清乾隆年间,《合水县志》记载,“偶有口角是非,批令该处乡约会同公正绅耆(绅士、德高望重的老者)查覆”;青海地区的档案也载有“地方乡约有约束乡民,排难解纷之责任”,即使需要上级政府介入,地方乡约也必须配合调查,不得推诿。由此可见,清代的地方乡约组织
A.延伸了基层行政效能B.有利于完善民主法制
C.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D.确保了基层社会稳定
8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9 . 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被称为新式学堂,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教会学校的开设
A.以适应中国教育近代化为目的B.源于清政府现代教育的缺失
C.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D.实为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021-07-08更新 | 5865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