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推出《申谕十家牌立保长》,保甲与十家牌法配套而行,要求各乡各村推选出一位德才品行为民众信服的保长,遇有盗贼,保长统率各甲共同捕盗。这反映出王阳明(     
A.鼓励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B.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社会动乱
C.心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D.基层社会自治的理想流于空谈
2023-08-30更新 | 4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比项葡属印度“葡萄牙锁链”(16世纪)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荷属东印度公司)(18世纪)
贸易特权名义上王室垄断派船到印度洋的权限,实际上,贵族和商人也可参与英女王颁发特许状,得到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荷兰共和国政府颁发特许状,垄断东印度经由好望角的贸易
贸易方式合法贸易、走私贸易(官员染指)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出售股份的方式大范围筹集资金,航海结束后按照出资比例返还本金和利润。荷属东印度公司筹集长达十年的投资
对印度的维持与运营颁发通行证、缴纳税款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火炮攻占、派兵讨伐、屠杀土著、建立商馆等方式维持运营。1623年在安汶岛屠杀英属东印度公司商馆馆员等。从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夺取巴达维亚。从葡萄牙手中夺得了马六甲
货物种类胡椒、象牙等生丝、瓷器、茶叶、棉纺织品、香料等

——摘编自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1)根据材料,概述与“葡萄牙锁链”相比,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东印度公司的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813次组卷 | 3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湖北专用)
4 . 西汉《史记·高祖本纪》中载:“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颜师古对琅邪、即墨作注:“二县近海,财用之所处。”这表明,秦汉时期(     
A.海洋开发在部分地区初见成效B.朝廷建设了沿海防御体系
C.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海陆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雍正年间,湖北布政使王克庄上奏说:“向来虽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谣,其实湖北之米皆藉湖南、四川,每岁运至汉口发粜者不下数百万石。”湖北巡抚马会伯也认为“湖北武昌省城并汉口地方,人烟稠密,日用米谷全赖四川、湖南商贩骈集,米价不致高昂。”这些说法反映了(     
A.雍正时湖北已成为主要的米粮输入地B.“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不合史实
C.汉口兴起得益于长江沿线的米粮流通D.川湘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发出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芒始,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德、英、法等地,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才刚刚从中世纪的文化遏制中转变过来。此时恰逢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东方新航路的发现,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中国。所谓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看见了原来未曾看见过的事物”,而是一种具有“新的品质”的发现。这后一种发现,更加是本质意义上的发现——原来人类还可以这样来生活,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美女,他们可以追求夫义妇顺、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了解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来解读中国清代外销瓷,它们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明、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件中国清代外销瓷都是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而这些瓷绘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显而易见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阮富春《清代外销瓷在陶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外销瓷器迅猛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说:“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以中国文化大规模西传、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史。”谈谈你对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2-09-24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问题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长达800余年的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在13世纪形成了一种平衡,并且在当时的思想、技术条件下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种完美的平衡到了1920世纪,在经受了外界的剧烈破坏和撞击仍未完全打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人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而感到骄傲,大约也是很有道理的。”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31更新 | 304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现代退休制度】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的“老有所终”的“大同世界”观相结合,使西方社会福利思想逐步被国人所接受。其中,退休养老作为社会福利保障的重要环节,颇受各界关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业人员的增长、教育内容的改革使大学面临着人才更迭的问题。为保障年老教职员的生活和权益,提出并制定退休制度是必然之举。1917年5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国立大学教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其中首次提及了国立大学教职员的退休问题,对教职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摘编自田正平《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男干部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干部为55岁,女工人和女职员为50岁。建国以后60多年我国的退休政策一直没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稳定性。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观念认为,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国家政策应对女性进行倾斜,保护女性特殊权益,以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地位的平等。

——摘编自刘秀红《男女同龄退休政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退休制度的特点。
2022-04-2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1年中国领导人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推动了被誉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乒乓外交”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
B.“乒乓外交”表明中国的国际战略意图发生变化
C.“大球”比喻中美外交关系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D.“小球转动大球”是因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影响巨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经济为取向,强调本民族经济权益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主要形式。这是晚清思想家在承认中国落后于西方的痛苦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深沉而强烈的赶超意识。他们认识到西方立国的基础在于工商,视其为西方国家生存的根本。随着甲午战后清政府面对严峻社会现实不得不在经济政策上进行一些调整,虽是无奈而笨拙的应变,却客观上优化了经济民族主义生成的环境。主张“挽回利权”,对西方经济侵略进行“商战”,提倡重商主义,主张“商业立国”和“实业救国”,这些可以看成是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带有明显的反对西方军事、经济侵略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它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焦润明《论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共同市场的形成和势力不断壮大,日本的崛起,都对美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严重削弱,连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在夺取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国内涌起经济民族主义浪潮。由此导致在全球贸易领域,美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最多。使用报复手段,以实现美国依贸易协定所享有的权利,打击所谓外国“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一直是美国贸易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追求世界霸权获取垄断利润的同时,却又逃避责任,带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同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纠纷不断加剧。

——郭吴新《美国外贸政策中的经济民族主义取向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在实践上的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