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根据历史文献指出,唐太宗三次出征高丽,无功而返,一个真实的傲慢的李世民显现出来了,军事行动也愈加失控。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其实表现了百姓对圣君的渴望。后世对现实不满,夸大了初唐时期的政治清明。这说明(     
A.学者好恶决定历史的评判B.唐太宗文治武功受到毁谤
C.历史史料影响人物的评价D.政绩才是评价皇帝的依据
2 . 2013年10月湖北发现林则徐亲笔信(下图),信中写道:“及至羊城,以一纸谕夷,宣布德威,不数日即得其缴烟之禀。收缴之后,并未罪其一人。它国均已遵具,惟义律与积贯卖烟者十余人,屡形反复,致与舟师接仗。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这说明(     
A.英国是鸦片走私的始作俑者B.林则徐在禁烟中软硬兼施
C.各国拒不履行各项禁烟规定D.林则徐对英国的入侵早有预见
3 . 宋代的生活性商品、生产性商品以及金银器物等均需要缴纳商税,甚至小到手工作业工具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均需要缴纳商税。对于长途行商而言,每经过一次州县需要缴纳一次“过税”,多则需要缴纳10%以上的商税。这说明宋代(     
A.商业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彻执行
C.赋税制度严密D.商品经济存在政策阻碍因素
2023-12-31更新 | 419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联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4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5 . 【文化交融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文化交流融合的世界意义。

材料一

作为启蒙思想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但我们也不能无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18 世纪出现席卷法国的著名的“中国热”,儒学对整个西方近代经济思想的奠基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虽然以主张重农主义的经济学说而著名,实际上却是以启蒙运动的自然法理论为指导,对《易经》中天道自然的思想甚为佩服,英国的斯密也通过“重农学派”吸收了重农的思想,出版了《国富论》,抨击欧洲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的启迪,法国启蒙运动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文化原则的提倡的力度无疑要大打折扣,因而中国文明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文化特性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容抹杀了——尽管这种影响的大小、深浅,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史学课题。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之中法文化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历史性互动》

材料二

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的先进分子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从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引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如何参与塑造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和政治文化的特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原因。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十月革命后,印度地下报纸刊载了印度人民祝贺十月革命的文件;土耳其安那托里亚的每一个城镇、每一个乡村都流传着有关十月革命的信息;中国李大钊在报纸上颂扬和分析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新纪元B.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开始D.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2023-12-01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联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66年韩国学者以庆州佛国释迦发现的雕版印刷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据,提出雕版印刷术和金属活字印刷术是韩国的发明。1981年印度作者戈索伊列举文献后说BC327年印度就已经能造出质量相当好的纸,因而纸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这一现象反映(     
A.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危机B.文化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首要衡量
C.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D.当代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进程不顺利
2023-12-0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联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8 . 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阐述了一个原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称:“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部分学者(     
A.重视解决社会民生问题B.肯定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进步作用
C.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城的人口超过10万,其经济命脉是毛织业、银行和国际贸易,仅靠毛织业为生的人就占三分之一;与一般封建帝国和封建王国中的城市不同,佛罗伦萨城本身是一个国家。这一时期佛罗伦萨的发展反映出(     
A.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B.新生经济因素力量增强
C.西欧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D.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宗教改革”原是针对当时教会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新教徒”的原意是指罗马教会的“抗议者”。马丁·路德与加尔文都没有将自己看作新教的创始人,可他们却不知不觉做了革命家。该观点旨在强调宗教改革(     
A.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B.违背了改革者的初衷
C.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D.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