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清史列传》记载:康熙时靳辅(河道总督)奉旨修治黄河,其河务谋略大多出自幕客(官员私聘秘书)陈潢之手。但“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这表明,清朝秘书制度(     
A.符合推进社会治理需求B.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成为官员选拔重要途径D.是吏幕勾结贪腐的源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2024-02-05更新 | 207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中学高新分校,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写道:“南洋诸岛国,苇杭闽粤,五印度近连两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由此可见,该书(     
A.表达了魏源变法图强的思想B.揭示了晚清宗藩体系的危局
C.传播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D.指明了西方殖民扩张的本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繁森,是一名共产党员。1988年,具有援藏经验的孔繁森再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到任仅4个月,他跑遍全市所有公办学校和半数以上村办小学。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他经常把工资分给贫困群众,还领养孤儿;经常随身携带小药箱,以便工作之余为农牧民看病治病和分发药品。1993年春,孔繁森赴任自然条件恶劣的阿里地委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在他的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37.5%和6.7%。19941129日,孔繁森在考察途中不幸殉职。在为他料理后事时,人们看到了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6元钱款;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成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摘编自石磊《孔繁森:领导干部的楷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孔繁森为当地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繁森具有的宝贵精神。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时期的“三次论战”

“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掀起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他认为,纸上空谈“主义”是无用的,中国当前最为紧要的是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应胡适,认为“问题”与“主义”二者是相互依赖的,高谈主义不等于忽视现实问题,经济问题的解决才是一切具体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论战1920年和1921年,张东荪和梁启超分别发表文章,认为苏俄式的发展道路过于激进,中国缺乏建立劳动阶级政党的条件,也无法实现劳工革命,坚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开发实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文回击,一场有关中国到底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进行革命的论战也由此展开。他们认为,中国虽有发展实业之必要,但要用社会主义的方法,资本主义道路带来的贫富差异、阶级等问题应作为前车之鉴,中国缺乏直接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至于中国没有无产阶级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张东荪、梁启超等主张渐进的改良,李达则认为改良“只是铲除社会问题的结果,并不能铲除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运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1919年,无政府主义者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攻击马克思主义,鼓吹绝对自由,反对阶级斗争。对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予以回击,陈独秀认为“劳动阶级据以铲除罪恶的国家、政治、法律,我们是不应该诅咒的”。蔡和森也主张只有进行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推翻一切反动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围绕建立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展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五四时期的“三次论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15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中学高新分校,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御书钱即是皇帝亲自书写钱文而铸造的钱币。宋代承袭唐、五代旧制,钱文沿用隶书,宋太宗亲笔书写“淳化元宝”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开启皇帝御笔亲书钱文的先例,也是行书、草书入钱文的初始。当时众大臣以拥有御书钱为傲。北宋时期曾任宰相的王禹偁一首名为《御书钱》的诗道:“谪官无俸突无烟,惟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意为即使皇帝罢免了我的官职,我也不会忘记携带他老人家赐予的御书钱,可见当时人们对御书钱的痴迷和推崇。宋太宗在书写钱文上的创新,显示了从上至下对艺术、书法文化的推崇。徽宗独创瘦金体,铁画银钩的特色及较高的艺术追求使其发行的钱币成为御书钱文的精品。南宋高宗时期发行的“绍兴元宝”钱文精美大方,成为后世称赞的“宋体字”。南宋孝宗发行楷书“乾道元宝”亦成为宋代最后一种御书钱。

——摘编自项文《宋代钱币小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宗时期御书钱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御书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唐朝的青釉凤首龙柄壶,该壶的制造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它体现了唐代(     
A.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B.陶瓷技术因佛教而广泛传播
C.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D.民族交融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这种转变“根植于对荣耀过去的颂扬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这一政治话语相比“民主”“法治”“群众”而言增长趋势更明显。在党代会报告文本中,有“全国各族人民”“带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摘编自殷冬水、范京京《“人民”话语与国家认同—当代中国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政治学分析》

材料二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指出材料一、二论述“国家认同”的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认同”增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9 .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漕河故事,军运一般不过淮,则民舡不得行。”“白粮乃玉食之供,各宫之膳,其视军储之粮尊卑轻重盖天渊矣,安可以军粮船而先于白粮船乎!”《明会典》也提到:“粮船如遇亲王黄船(装御用之物)二只经过,一时回避。”这反映了明代(     
A.官府垄断了运河漕运权B.礼制在运河交通中的体现
C.运河的通航沟通了南北D.漕运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10 . 岳麓秦简记载:“殴泰父母,弃市;奊訽詈之,黥为城旦舂。”意思是殴打祖父母要被在闹市处死刑;辱骂祖父母要被在脸上刺字,男犯人要罚去筑城,女犯人要被罚舂米,“城旦舂”的执行为无期。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A.平民劳役繁重B.法律制度繁杂C.律令的儒家化D.保护弱势群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