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5 道试题
1 .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到亚洲从事贸易。该公司从英国带出大量金银,进口东印度香料,但进口的香料仅部分在国内出售,大部分转口到欧洲。这种做法受到国内舆论批评,认为该公司输出金银,仅从事海外奢侈品转口贸易,却不输出本国工业制品,无助于国内就业,更造成国家贵金属的流失。这种舆论缘于(     
A.自由主义B.重商主义C.民族主义D.帝国主义
2 . 以下是两则古代法律形成的资料:
资料甲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汉谟拉比在位期间所制定的法律条文集,包含了各种法律规定和制度,涉及民
事、商业、家庭、犯罪等方面,成为古巴比伦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
资料乙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经过平民长期抗争,罗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会决议,整理罗马法律,刻在铜板上,公诸社会,是为《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以明文规范,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相关权利,也限制贵族的若干权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两者的共同特色,乃是法律的成文化与透明化
B.两者皆是因为平民的抗争,而导致法律的改革
C.《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最早的成文法典
D.罗马的法律改革,推动了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3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派总统府秘书长呈递大清太后一封国书,祝贺其诞辰,中华民国官员也前往贺寿。袁世凯正式就任总统时,大清也以皇帝名义祝贺中华民国国运昌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民国雏造,政府同意清帝维持原有尊号与皇室运作
B.此事纯属虚构,因大清已被推翻,并无皇帝或太后
C.袁世凯假借溥仪名义祝贺自己就任,为称帝作准备
D.保皇派与中华民国官员相联络,企图拥立溥仪复辟
4 . 近代中国“纺织业勃兴,棉花之需要骤增,花价乃日昂,农人遂相率舍稻、豆而专事棉作,以图厚利”,“长江一带,汉水流域以及各铁道线附近之地,海滨淤泥积涨之土,植棉之地年有扩张”。这说明(     
A.交通的近代化助推农产品商品化B.近代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市场
C.人地矛盾促使棉花种植范围扩大D.经济作物的推广瓦解了小农经济
2023-09-17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京杭大运河正是其中代表。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盛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其南起余杭,北至北京,贯通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全长约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还沟通着海河、黄河、长江等五大水系。自古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高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路线,更是世界级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通南北连古今》


结合京杭大运河隋唐与元朝示意图的变化,说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政治史。(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15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部分社会组织的建立及活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活动
1920年7月蔡和森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准备成立一个共产党,后因求学运动未能实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夏湖北利群书社成员赞成组织新式的党,并提议把要组织的团体叫作“波发社”(波尔什维克)。当得知中共成立的消息后,恽代英立即号召其成员加入
1923年冬吴玉章等人在四川秘密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后中国青年共产党解散,个别成员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A.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客观条件不成熟
B.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无产阶级政党诞生是革命形势发展的产物
D.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2023-09-15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中西记事》载:“国(清)初海禁既开……未几而十三洋行操其利权,税有定则,未几益以规费支销名目,未几而益以归公充饷名目……洋商不堪其悉索,则控于地方官,地方官不能平其讼,则越控于大府,大府不欲穷其狱,乃回诉于本国。于是带兵船论讲,而干戈之衅以起。”材料可用于记说明(     
A.闭关锁国导致列强对华侵略B.十三行是鸦片战争的主要责任人
C.清初开海是一个错误的决策D.十三行的腐朽激化中西矛盾
8 .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北方人一名未取。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证实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共录取北方人六十一人,故又称北榜。南北榜案以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朱元璋此举旨在(     
A.扩大统治基础B.拉动北方经济发展
C.适应经济重心南移需要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素问·刺法论》中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材料意在强调疫病防治的重点是(     
A.尽可能采用防范于未然的方法对待疾病B.要重视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C.疫病预防要顺其自然D.及时使用药物控制疫病的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假如康熙皇帝是在慈禧太后死后继承帝位的,他的命运与溥仪大概不会两样;但如果让溥仪成为顺治皇帝的继承人,清朝的历史肯定也会与现在的不同。这主要反映出(       
A.历史进程是由英雄人物引领的B.时代和个人素质共同影响历史进程
C.皇帝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素D.历史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