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古希腊的市政广场是城邦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中心,人们定期从各地聚集于此从事买卖。这里市政建筑集中,是城邦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空间。人们在此交流有关城邦事务的信息,参与市政议事会和公民大会。这反映出(     
A.希腊成为人文精神的起源地B.民主制植根于商品经济活动
C.人们对自由平等的积极追求D.城邦政治具有开放性民主性
2023-05-16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近代中国,文化阶层的人口流动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1902—1907年间,仅武汉三镇学生就达一二万人。1915年全国有大专生32076人、中专生82778人、师范生26679人、职业学校学生9600人,1936年全国大学生及研究生达到37330人,他们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形势的发展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教育体制的变革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023-05-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肇端于唐朝中期,当时的主要功能是收藏、校勘书籍。北宋初,国家推崇儒学,而官办学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以教育为目的的书院才蓬勃发展起来。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长沙岳麓山下建立讲堂。1015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匾额,并赠内府图书,岳麓书院开始驰名。许多士大夫包括周敦颐和朱熹等理学大师都开设书院,授徒讲学,形成了古代学术的高峰。当时全国共建书院442所,超过过去历代总和。到了元代,政府对书院给以资助,并加以管理,书院趁机扩张到云南、甘肃等地。明代初期,政府提倡官学,压制书院,书院经历了一段沉寂。明代中期后,王阳明等大儒告老还乡后纷纷在故乡兴建书院,普及乡村教育,提携后辈人才,书院又兴盛起来。到了清代,书院进入官方主导阶段,在经费来源、院长任免和学生管理方面都受到政府影响,官学化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曹磊《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01年,慈禧太后颁布上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全国随即掀起一股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到1903年全国共有680余所公立学堂。1905年,科举制废止令让一些徘徊观望的书院彻底失去了挣扎的勇气,主动向新式学堂转变,到清末各省书院基本完成改制工作。由于书院改制诏令中有将不同级别书院改为相应级别学校的规定,于是在全国书院改制完成时,不同级别的学校教育系统随之建立起来。各类新式学堂在办学目标、招生考试、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采取了新举措,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

——摘编自张传燧、李卯《晚清书院向近代学校转型的内外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书院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2023-05-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59年,美苏两国破天荒地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文化交流。苏联在纽约举办博览会,展出了人造卫星、核动力破冰船等令美国人叹为观止的高科技。不甘示弱的美国人在莫斯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爵士乐、篮球、高跟鞋、抽象艺术以及加长汽车等。双方的文化交流旨在(     
A.展示先进科技以引领世界潮流B.证明本国道路是人类未来
C.寻求两国和平共处的新型方式D.炫耀文化实力以威慑对方阵营
2023-05-1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体力劳动者与董事长间的工资差距是1:20。到80年代初期,四分之一最富裕的家庭占有全国总收入的一半,而四分之一最贫穷的家庭仅占6%。当时法国穷人的比例高达14.8%(穷人的标准是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约有789万人。因此,1981年密特朗上台后,首先改善穷人处境,提高他们的收入。据统计,从1981年6月到1984年7月,共11次增加最低工资,工资额从每小时15.20法郎增加到23.84法郎。

1982年1月,议会通过每周39小时工作制和每年5周带薪休假法案。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国有化政策,采用对股东赔偿的办法,将5大工业垄断公司、两大金融公司和36家存款额在10亿法郎以上的银行收归国有。为平衡国家预算收入,政府还实施了“让富人多交税”的税收改革。由于工资增幅较大,加上带薪休假增加,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导致法国产品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其中,大型国有企业1983年亏损303.42亿法郎,1984年亏损306.22亿法郎。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密特朗执政初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密特朗执政初期实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密特朗执政初期改革造成的影响。
2023-05-1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1年,梁漱溟来到山东邹平投身乡村建设的实践。他认为,中国乡村的破败源自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本土文化失调,因此,乡村社会建设要基于中国传统伦理关系之上进行,通过知识分子深入乡村,建立阐发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授实用技术的乡村学校,进而培养农民形成民主政治习惯,达到社会改良的目的。此外,他希望通过组织合作社以满足消费,引导大家参与社区生活,把以家庭为本位的儒家伦理主义改造成一种“互以他人为本位”的社会组织方式。

梁漱溟在邹平的乡村建设实践并未取得预期效果。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的乡村建设实践宣告结束。1938年,他到延安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农村建设实践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建国后,他到山东、河南、东北的农村调研,发现其一直孜孜追求的乡村建设目标在此都已实现。此后,他主动要求参加西南地区的土改,长期致力于对乡村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摘编自谢君君《从文化自救到文化复兴: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东各国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阿以冲突的不断激化。许多国家纷纷扩充军力,地区军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跃升。20世纪下半叶,伴随地区霸权的争夺和战争频发,以色列、伊朗和阿拉伯国家在民族问题、领土争端和教派分歧等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美国、前苏联、欧盟等为实现各自的战略图谋,不惜利用中东地区的内部纠纷,长期提供军事支援、开展军火贸易。在中东地区这块世界“石油宝库”上,大量国家的军火贸易采取“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巨额石油收入为采购现代化武器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中东地区各种高精尖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扩散对有关国家的社会发展、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当前,海湾六国的先进武器技术几乎全部从外部引入,势必增强这些国家的对外依赖程度。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大大削弱了海湾地区的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安全环境将愈加险恶。此外,中东地区的军备扩散,特别是核军备的扩散,为恐怖活动提供了方便,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摘编自刘正茂、岳杨《试析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东地区军备竞赛扩大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地区军备竞赛扩大的影响。
2023-05-14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50~1978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向朝鲜无偿提供大量战争急需和人民生活必需的物资援助,并在战后继续帮助朝鲜恢复经济、重建家园。1964~1970年,中国的受援国达31个,并先后同10个非洲国家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援建成套项目和提供技术援助成为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
在努力克服“文革”时期严重财政困难和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全力支持越南、柬埔寨、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同时全面铺开对其他亚非友好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受援国增至66个;1971~1978年,对外援助支出达到前20年支出总和的159%。
改革阶段(1979~2012年)中国不断推进对外援助机制改革,包括:淡化意识形态色彩,重新明确对外援助作为“南南合作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帮助的基本定位;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
创新阶段(2013~至今)中国全面开启对外援助方式的结构性改革和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例如,设立多种形式的援外专项资金和合资合作专项基金,贴息优惠贷款成为对外援助资金的创新形式。除传统的成套项目和物资项目援助外,技术援助和智力援助的比重明显提升。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世纪中叶,经济学家雅各布·尼古拉斯·莫罗指出:棉布在英国销售的成功,绝不仅仅因为价格低廉,更是因为人们出于对虚荣的新社会时尚的追求。下层女性一旦穿上新奇艳丽的印花布,就认为自己会跨越阶层分野,成为贵妇中的一员。由此可知,棉布的普及(     
A.冲击了传统等级秩序B.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
C.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D.刺激了民众消费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改革开放前,我国所有女性从业者中,从事农业、工业、地质勘探和建筑行业等重体力劳动的占比达70%以上。改革开放后,商业、饮食、供销、卫生、文教、广播等行业的女性从业者大幅增加,就业层次不断提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妇女地位的提升B.经济结构的调整
C.市场经济的出现D.政府政策的倾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