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1 . 清朝立法

材料一   清朝形成了参考汉人并考虑后金情况的“参汉酌金”立法路线。皇太极时,法律就已严禁“子告父、妻告夫及同胞兄弟相告”,同时仿明会典建立六部、都察院等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组织条例。乾隆五年修订的《大清律例》,除确认满族权益的某些特殊规定外,已成为与明律相同的法典。其中特附的苗疆条例规定:除重罪外,“一切苗人与苗人自相争讼之事,俱照苗例归结”。康熙等“五朝会典”与各部院则例则构成完备的封建行政法体系。同时,清朝还颁行了《回疆则列》、《西藏章程》等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门性立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系凝结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

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1901年,清政府发布修律谕旨,次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开始全面修订《大清律例》。不久编成的《大清现行刑律》,试图将“刑”与部门法分离,废除了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传统酷刑,增加了“妨碍国交罪”、“妨碍选举罪”等新罪名。1908年,以日本《明治宪法》为蓝本的《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实行二元君主制。至1911年,《钦定大清商律》、《破产律》、《大清民律草案》等相继制订。

——摘编自王云霞《借鉴与移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的立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晚清立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 . 下列关于西汉至北魏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董)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汉书·董仲舒传》
诸立议者皆当引律令经传,不得直以情言,无所依准,以亏旧典也。《晋书·刑法志》
诏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魏书·世祖太武帝纪》
A.主流思想影响法律实施B.中华法系得以确立
C.国家律令控制基层教化D.三省体制有效运转
3 . 【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无论是来自欧洲文明的国际法,还是其他非西欧文明下的各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从其本源来看并不具有人类社会全体的共有性质。国家主权和平等的理念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适性,并非生来具有全人类共有文明的性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无直接关联。这里所说的“普适性”是指普遍适用、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国际法的普适性即国际法能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遵守的现象。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法成为实现国际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承担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国际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为国际多边主义行为或多极格局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也已经由军事和外交等高级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环境等低级政治领域的不断扩展,同时,基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加,国际法的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摘编自李伯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的角色定位、价值因应与制度供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609年至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对于胡客“酒食例不取直”,还以缯帛缠树。有人感慨,“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揭露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B.说明隋朝国力强盛
C.铺张浪费加重了百姓负担D.体现炀帝暴虐残忍
5 . 国际关系理论

材料一   均势理论认为,一国可以通过与某一力量合作以压制另一发展过快的力量从而保护自身。16世纪,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这一理论被西班牙、英、法等国运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出现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局面。17世纪下半叶,均势概念开始频繁地见诸文章著作和政府文件中,从而成为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的传统理论。学者认为,均势理论要给“轻的一端施加重量”,这“很容易造成滥用权力的现象”,均势外交将使国家间形成“一张阴谋和暗中监视交结成的复杂网络”,“国家间相互猜疑,争相备战”。

——摘编自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在美苏两大国分立的格局之下,中国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快得到亚非会议及亚洲国家会议的支持。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一以贯之的国际法观念的表达,先后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得到确认。联合国通过的多个宣言与决议,也多次确认其为基本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发展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刘国平《中国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均势理论日益流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的贡献。
2023-12-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华中区域

材料一   “华中”作为新区域概念,最初可能译自外文,模糊指称长江南北各省。随着日本制造“华北危机”及抗日救亡浪潮高涨,“华中”概念通过媒体进入政治军事领域。19414月,中共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筹建了华中局。至此,“华中”成为以华中局管辖范围为界域的行政建制。随后社会各界设立了一系列以“华中”命名的教育及金融机构,将“华中”概念普及至民众日常认知之中。

——摘编自李雷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华中”区域概念的建构》

材料二   1941年,刘少奇在华中党校作报告时指出,党员本质的改造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锻炼和修养”。同年,华中局创办的党内刊物《真理》,与党校、《江淮日报》一起成为宣传党的主张、教育广大党员的三块重要阵地。延安整风开始后,华中局围绕作风和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迅速开展整风运动,把整风学习作为华中全党全军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全年的中心任务。同时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广泛开展群众运动,从组织上团结根据地内的人民共同抗日。

——摘编自余广选、闫耀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局加强党的建设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华中”概念出现及内涵变化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局党建工作的意义。
2023-12-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4-15世纪,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这一状况(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B.表明等级君主制开始建立
C.导致官职恩赐制的形成D.成为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023-12-14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李宗仁为副总统。时人评论李宗仁“之所以获得优势,并不是投票人对于他本人的功绩、政见,或道德、能力有什么了不得的信仰,而是因为他代表了一个反对现政治,力求改革的倾向”。由此可知,当时(     
A.政党政治活跃B.独裁统治不得民心
C.派系斗争缓和D.一党专政遭到破坏
2023-12-1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历史阐释

16-19世纪上半期三大洲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欧洲亚洲美洲
16世纪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九十五条论纲》发布;《至尊法案》颁布;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官职恩赐制盛行。八股取士;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化;乡约逐渐改为宣讲“六谕”;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7世纪《权利法案》被接受;《战争与和平法》出版;凡尔赛宫修建。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中俄《尼布楚条约》;日本锁国加强。“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墨西哥爆发黄热病。
18世纪珍妮机被发明;法国大革命爆发。军机处设立;《大清律例》制定;马戛尔尼使团来华。1787年宪法颁布;政党分肥制形成;海地爆发起义。
19世纪上半期《拿破仑法典》颁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维也纳体系形成。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西属拉丁美洲独立;门罗宣言。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事件,论题明确,事件要有关联性,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81年,美国《Puck》杂志刊登了一幅名为《模范求职者》的漫画(如下图),该漫画迅速在全国传播。这反映出(     

画中人物为刺杀了美国加菲尔德总统的凶手吉托奥。他右手握枪,左手的纸上写着“要么给官,要么拿命来”。
A.政党分肥制度发展成熟B.工业时代官制改革的需求
C.美国文官制度弊端显现D.文官改革者重视舆论宣传
2023-12-13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