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统一后把全国人口编入国家户籍,户民迁居都应向官府报告,重新登记户口;设内史总管全国佃租收入,设少府主管口赋和盐铁之利、山泽之税。这些举措能够在全国范围实施,主要得益于(       
A.郡县制全面推行B.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C.三公九卿的设立D.货币与度量衡实现统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机制”指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规则、规范和决策程序。联合国的出现是国际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即全球化进程发展到这样一种阶段,国际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事务需要全球管理。国际联盟是建立世界性和平与安全机制的创新尝试。威尔逊理想主义的火炬为富兰克林·罗斯福传承,成为《联合国宪章》的理论渊源。1944年,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提出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这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领域国际机制的一种总结与发展,它提出了未来国际组织的宗旨、原则、机构和职能等,基本确定了该机制的本质特征。……194510月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是当时国际机制发展水平的写照:它并不谋求更改现有的秩序,而是改进其运行机制;它追求理想主义原则,但其规则和决策程度又符合当时国际社会的现实;它突出大国的主导地位,强调大国一致原则的重要性,但对大国权力设置了必要的限制;其权力来源于成员国的授权,但作为独立的国际法主体,它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权力和行为能力,在实践中享有一定独立行动的权限;联合国本身是一个协调中心,将权限进行划分,从而保证机制上的活力,为国际机制在各问题领域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门洪华《联合国机制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机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联合国机制”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遵宪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早在十九世纪70年代,他与洋务派李鸿章密切交往,1877年,清政府任命黄遵宪为驻日参赞官,他通过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了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学说,思想上“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认为“所当师四夷”,“中国必变从西法”;他从多重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明治维新实行的各项制度,写成《日本国志》一书,详细介绍日本变革的经过和得失,阐述在中国实行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主张。针对日本意欲侵略中国和朝鲜,他主张:“能于朝鲜设驻扎办事大臣,依蒙古西藏之例,凡国内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1882年,黄遵宪在美国运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为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1890年,黄遵宪出使英国,认真考察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开始后,他以英国为模式,协助湖南巡抚实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改革。戊戌政变发生后,黄遵宪被押解进京,在英、日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释放黄遵宪南归故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走向世界”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遵宪“走向世界”思想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思想家莫里斯主张……摧毁所有艺术与装饰,让人类回到未开化时代,以使世界变得美丽而激动人心。这一主张
A.体现了英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B.类似卢梭倡导的浪漫主义
C.完善和发展了英国的自由主义D.属于憧憬未来的现实主义
5 . 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说法后,有人提出还应引进“费先生”(Philosophy)、“穆姑娘”(Morality),以哲学补科学之不足,以道德补民主之不足。这反映了当时(   )
A.对西方的认识更加深入B.认识到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C.认识到西方文明的缺陷D.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分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几千年来办教育无章程、学校无体系……1862年,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1898年,光绪批准梁启超拟出的《京师大学堂章程》。1901年9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派人赴日考察后拟就《钦定学堂章程》,从蒙学到大学层次递进的学校系统方案面世,后因故未能实施。1903年6月,清廷命张之洞主持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包括《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等22个法律性文件,它以日本学制为媒介,将西方教育制度全面引入,包括学校教育系统、教育内容、管理方式、行政体制等。它强调各等级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yue疏导)其智识,练其艺能”。学制颁布之后,新式学堂开始大量涌现,19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堂增加到37888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24988人。

——摘编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癸卯学制”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的颁布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影响。
2021-08-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21世纪以来,“选举政治”在许多国家盛行,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平添了复杂因素,世界格局正经历战略性调整。这种局面导致
A.政治保守化、民粹主义上升B.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景气
C.各国相互合作走向牵制竞争D.国际规则主导权的均等化
2021-08-1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专利制度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保护技术成果的法律制度。近代国门被打开之后,一些进步人士逐渐认识到必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萌发了鼓励国人发明创造、振兴实业的思想,从而将专利制度逐步引入中国。

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最早引入西方专利制度思想,作为奖励和保护私人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措施之一;近代第一件存案在册的专利,是洋务运动期间,郑观应等人在1882年获准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10年专利权,之后张謇创办的大生沙厂、张弼士在烟台开办的葡萄酿酒厂等企业也获得专利权;1898年在康有为的新政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鼓励技术、工艺发明的专利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第一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发明创造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姚秀兰《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影响。
9 . 早期维新派人物薛福成认为“西国各学各事之所以能胜人者,……即其用人行政之有议院,工商诸务之有公司,亦合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所以鲜有败事也。”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主张发展工商业B.主张中国推行议会制度
C.推崇西方的制度D.西学内涵比洋务派缩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海关被帝国主义把持,自此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1915年,北洋政府确定本国度量衡与米制兼用,然而由于政局不稳等原因,新制实际上未能在全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与米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普遍通行于全国。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今后,法定计量单位将成为我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近代和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2021-08-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6届高三一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