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03次组卷 | 213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知识讲学(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专题02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核心素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024-05-01更新 | 131次组卷 | 53卷引用: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限时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2024-04-30更新 | 301次组卷 | 63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练习卷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2024-04-21更新 | 128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西区河池市示范高中课改联盟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 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
2024-04-07更新 | 99次组卷 | 61卷引用: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51次组卷 | 135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会泽县茚旺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7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智者学派B.罢黜百家和智者学派
C.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D.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8 .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D.印度教维护了种姓制度
2024-02-12更新 | 591次组卷 | 50卷引用: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限时训练
9 .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人文主义B.仁爱精神C.尊重人性D.个人主义
2024-01-26更新 | 4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9月2日《每日一题》 必修3 李贽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71次组卷 | 80卷引用: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限时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