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B.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C.宰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
2021-12-07更新 | 435次组卷 | 57卷引用:云南省元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记载,14、15世纪,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可以用来说明意大利(     
A.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日益衰落B.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地
C.世俗文化冲击了封建社会秩序D.文艺复兴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3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云南省麻栗坡民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4 . 《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2021-10-11更新 | 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5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1-04-22更新 | 479次组卷 | 46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朝(汉武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三省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的职能。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结合材料三并从二者的地位及职权方面分析他们与宰相的区别。
2021-04-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宗法制
2021-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20世纪80年代,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宗法等级制森严B.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C.周朝统治中心在随州D.分封制遭到破坏
2021-03-11更新 | 35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3次组卷 | 6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