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由此可知“焚书坑儒”(     
A.巩固了秦初的统治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
2022-10-22更新 | 194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9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  )
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D.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杜甫(712770年),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757年)


(1)指出材料中的二首诗分别与唐朝的哪些历史事件相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杜甫的诗对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价值?若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研究,还可寻找那些途径或方法?
2020-12-2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5 .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的这首诗发表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与之后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鲁迅的《我的失恋》等掀起了诗歌创作的新风潮。胡适等人的诗歌创作,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男女平等的爱情D.提倡文学创作平民化
2020-12-15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诗词库中对宋明时期的诗、词、风、曲、骚、偈、联等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关键字检索,得到如表结果。该结果可用于说明,宋至明
朝代关键字作品数量
3640
3270
2100
2760

A.土地兼并日益加剧B.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商品经济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儒家经典收录大量法律条款B.汉代司法审判制度比较混乱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以儒入法是重要的治国方略
2020-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9 . 意识形态的统一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
(1)材料一中李斯建议焚书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与材料一相比在实施手段上有何差异?
(3)李斯与董仲舒的上述主张施行后产生的社会效果有何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0-10-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反映试诗制度
A.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B.推动了诗歌创作功利化
C.成为了入仕的唯一途径D.体现了唐诗生活化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