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0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制业和手工业生产;改进商北政策,农村集市贸易有所恢复,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19651978年间,自由市场基本绝述。城乡之间是找不到公开经营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的小商贩的。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练摊”指本钱不多下海摆地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初,“练摊”和“个体户”“倒爷”一样都是贬义词。随着下乡知青陆续返城,社会上出现了大批“待业青年”。他们在路边摆摊出售“大碗茶”,内心十分忐忑,只能偷偷摸摸干。一些农民把人民日报文章剪下来贴到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农副产品去赶集。在看重“单位”的年代,练摊实在是走投无路之举,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一帮“闲散人员”组成的练摊族开始倒服装、倒电器,硬是发了,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波“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练摊的甜头,纷纷下海。一些城市也开始建立自由市场吸纳摊贩,发展马路经济。

——摘编自任仲平《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并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和城市集贸市场得以恢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个体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1832年发表的英国漫画《垫脚石,或者约翰·牛隐约看到了未来》,漫画意在
A.讽刺工业资产阶级充满虚伪B.争取民众支持权力重新分配
C.表达对工业革命的美好憧憬D.呼吁封建势力不要抗拒改革
3 . 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这说明李大钊
A.预见到了五四运动的爆发B.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主张彻底地改造传统文化D.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4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D.倡导“自由”“民主”思想
5 . 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文学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
节选群窈嗟内安能使我今宵杨柳地也天也我见见了

A.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B.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2020-12-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B.士人热衷于竞技活动
C.文化生活世俗化发展趋势D.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
2020-12-11更新 | 2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0-12-11更新 | 258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追求思想自由,崇尚人的理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臵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君臣观的历史价值。

材料三 冯友兰在1940年推出的《新事论》一书指出清末思想与民初思想的八大区别不同,见下表。

清末思想(18401911年)民初思想(1912年民国建立后)
讲文化的共同性讲文化的特殊性
西洋人专信弱肉强食西洋人专信自由平等
重视西洋的物质文明重视西洋的精神文明
注重实业注重玄谈
体用两橛体用倒置
看不起西洋人崇拜西洋人
只是空洞地谈论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教女人自动地反抗礼教,学习娜拉离家出走
照清末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照民初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注定要吃大亏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思想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的认识。
2020-1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激荡下,重觅价值理想和社会改造道路的中国知识分子,以俄国为目标,开始了探求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善最美最新最合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这一“尝试”
A.由工农无产阶级领导发起B.符合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
C.放弃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D.仅局限于学术思想的介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