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25 道试题
1 .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下表内容反映了
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4%
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山多岛,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的山坡地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43—公元前429),所有公民都有权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事。公民大会已演变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凡20岁以上男性公民皆可与会。五百人会议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它由10个地区部落按抽签法各选50人组成,50人为一组,轮换执政。以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国事罪、渎职罪等要案,并审理公民追究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违宪行为的“不法申诉”,还负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简析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差异的成因。
3 .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但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十二铜表法》
A.使贵族不能随意曲解法律B.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保障平民和贵族权利平等D.取消了贵族的既得利益
4 . 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地方自治性质的土司制。明代出现废除土司,改派流官的做法。到清雍正、乾隆年间,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这一变化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促使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D.加剧了西南地区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太祖、明成祖自己看奏章,自己批答,不假手他人。后来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和能力也不及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受到了制约B.内阁代皇帝行使决策权
C.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D.丞相制度逐渐得到恢复
6 . 如图反映的是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选官以孝廉为标准B.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C.寒门子弟缺乏治国之才D.世卿世禄制的限制
7 . 在中国传统社会组织中,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种社会组织的“家国同构”以及由此而来的“忠孝同义”源于
A.郡县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皇帝制
2020-11-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蕨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年来,考古学家陆续在宜宾境内发掘了多段保存完好的古道路。经研究表明,这些古道路是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秦朝
A.开发“西南夷”B.开凿灵渠C.修筑“直道”D.平定岭南
9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20-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英国还和各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采取共同保护关税政策。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
A.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