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8—1928年英国议会执政,改革概况简表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832年前后英国议会政治的变化。并指出英国逐步推进议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2年以后议会改革对英国的影响。
2020-09-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士大夫群体普遍意识到:“士之所官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夫圣人之术,修其身,治天下国家,在于安危治乱,不在章句名数焉而已,”由是出现一批以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为代表兼擅文章、经术与吏干的新型士人,自觉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主导国家政治方向。这说明宋代
A.科举制造就了新的社会阶层B.士人群体锐意推进改革的努力
C.士人群体的崛起制约了皇权D.强化了修齐而治平的士道精神
2020-09-1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学者王洪军根据相关史料,统计了唐朝政府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
A.北方水利技术明显领先于南方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政府政策影响经济格局的变化D.南方政治环境更安定
2020-09-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于唐诗,时人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材料反映当时
A.语言革新与儒学复兴相互促进B.吸收佛道文化的精髓
C.强化文道合一的政治教化功能D.南北文化整合的趋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卢作孚(1893-1952年),重庆合川人。他一生从事多项事业,主要创办了北碚图书馆、成都通俗教育馆等文教机构,以民生公司为代表的70多家企业,嘉陵江三峡现代乡村建设等现代集团生活实验。抗战爆发初期,他“梦寐毋忘国家难”,策划民生公司负责战时运输,将拥挤在宜昌的3万多人员包括大量的教师、医生、工程师和社会贤达以及10多万吨兵工器材运送到西部后方,史称“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卢作孚的强国富民理想是树立民众的现代化公共信仰。他创办的公共文教机构把文化教育与改良社会联系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北碚定为:基本教育实验区。卢作孚以为了事业,(个人应)忍受自己的困苦。如果整个(民生)公司的人都有这种精神,可以建设强固的事业;如果整个民族都有这种精神,更可以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民生精神,从事产业、交通、文化、国防领域的现代化运动。后人评价:在旧中国,明确提出现代化口号,并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的大,卢作手还是第一个。”

——摘编自卢晓蓉《卢作孚与图书馆的一生情缘》《卢作孚与“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点卢作孚为建设中国现代化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作孚倡导的“民生精神”内涵和意义。
2020-09-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期,如何处理德国是盟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1945年雅尔塔会议,美、苏、英、法发表《关于共同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将德国及柏林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进行占领,全面接管德国权力,在波茨坦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对处置战败德国达成重要协定:放弃分割德国,使德国人民“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重建他们的生活”。

1946年,西方盟国认为要对付苏联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将西部德国彻底西方化,将其经济、军事、政治重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西方安全同盟下进行。

到1947平底,西方(英、美、法)与苏联就解决德国问题进行的五轮艰苦谈判以失败告终。东占区和西占区的合并已不可能,苏联与西方在各自占领区开始独立行使各自的占领政策。

1949年5月,西方主导下的联邦德国宣告成立;10月苏联影响下的民主德国政府宣告成立,战后德国分裂的局面至此形成。

战后初期,盟国强制德国社会全面改造,迫使德国的知识精英和普通公民开始对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罪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排外的、忽视或毁灭他人生存权利的发展不是德国真正的发展道路。只有加快工亚化,融入欧洲一体化,尊重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等才能推动德国正常发展,这为后来德国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

——摘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前后盟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并指出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盟国对德政策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大变革需要有稳定的秩序,力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睦的周边环境;坚持独立自主、排除任何外来来干预,以便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

材料   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变化一览表(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09-1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夕,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经过明朝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到清初“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改革,增丁不加赋,全国人口从明初的6000万增至1838年的4亿多人,同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50%。为了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人们把豆、莱等植物渣滓做成饼肥,通过施肥以补充大量消耗的地力。为解决耕地短缺问题,人们向岭南地区、云南、贵州等地大规模迁徙,使这些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受到冲击的主要因素。
9 . 1953年赫鲁晓夫指出:“1940年粮食收购量为22.25亿普特,面1953年仅为19.5亿普待,同时,由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实际工资的提高,谷物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多。”这表明赫鲁晓夫
A.下放中央企业的管理权B.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C.将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D.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10 . 全球化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图1和图2反映了美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态度变化,这说明
A.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均衡B.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观点
C.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D.美国霸权主义是阻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