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从小就和哥哥弟弟一样,学习兵书、典籍和骑射。因此秦良玉极富胆略,擅长骑马、射箭,兼通诗文。在清军入侵辽东的时候,朝廷下令各地土司率兵支援。秦良玉全家齐上阵,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弟弟秦民屏重伤突围。得知消息后的秦良玉忍住悲痛,在山海关附近与清军作战,大败清军。朝廷为此特意嘉奖,踢秦良玉诰命夫人,进二品服。秦良玉返回重庆后,恰逢永宁土司奢崇明造反。奢崇明为了专心对抗朝廷大军,便派人四处安抚周围的地方军队。性烈的秦良玉抵制诱惑,平定了奢崇明叛乱。清军攻破北方多城,威胁到了京师,朝廷号召各地勤王。秦良玉得知后立刻变卖家产充当军饷率军勤王,昼夜兼程来到京师。

在中国历史上,秦良玉是二十四史中唯一单独载入列传(而非后妃传、列女传)的巾帼英雄,也是唯一凭借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崇祯帝写诗:“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摘编自《明史·秦良玉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良玉的英雄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良玉的优秀品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9月8日美军在仁川和釜山登陆后驻军韩国。1948 年下半年,朝鲜半岛分裂后,美军决定撇离朝鲜半岛;至1949年7月1日,美军仅仅留下了一个由大约五百名军官组成的军事顾问团。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随即向朝鲜半岛派出美国陆海空部队。1953年夏天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决定从韩国撤军,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从朝鲜半岛撤出大部分乃至全部美军,1954年底,三分之二的驻韩美军完成了撤离。但美国军方坚持认为部署在鸭绿江边的大批中国军队仍旧随时可以向朝鲜提供军事支持,因此驻韩美军的继续撤离暂时也就变得无从谈起了。

——摘编自梁志《“导火索”:驻韩美军载减问题与美韩关系(1948—1979)》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驻韩美军的演变状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驻韩美军演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科举考试出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时间一久,人们就能够揣摩到试题的大概内容,于是各类应试的范文应运而生。大部分应试者不再认真研读四书五经和领会其中的意义,而是整天背诵应试的范文,以求饶幸中第。-旦侥幸中第,便志得意满,不能在道德文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明世宗登基之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为革新政治,巩固皇权,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明世宗采纳内阁首辅张璁建议,要求“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派遣京官为地方主考,提升乡试官资格。发展武举,完善科举体系。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中期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世宗科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世宗科举改革的意义。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环境史根本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变迁,或者说它立足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研究人们的思考、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变迁这个根本对象之下,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学者,他们研究的主题各有侧重,休斯将此宽泛的分为三大类:第一,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类主题考虑的是环境本身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第二,人类行为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在人类社会变化进程中引起回响并对之产生影响的多种方式;第三,人类的环境思想史,以及人类的各种态度藉以激起影响环境之行为的方式。

——摘编自科研导刊《新兴史学——环境史》


结合世界史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一个观点或多个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1-04-29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WTO不尽相同。TPP 协定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协定,也包括知识产权、环境、能力建设等协定。据此可知
A.自由贸易潮流逆转B.经济区域集团化放缓
C.自由贸易深入发展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在历史上,欧洲的知识阶层从未形成过如此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团体,他们以法语为共同语言,并在18世纪上半叶这一相对和平的时期频繁地出国游历。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B.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C.法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D.世界各地的联系密切
2021-04-2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明代典籍中关于山西的记载
人物/著作史实
顾炎武《肇域志·山西》国初,民无他嗜,崇尚简质,……后则靡然向奢,以俭为鄙。……而奢靡之风,乃比于东南。
张瀚《松窗梦语》山西以太原为省会,而平阳为富饶。大同、潞安……多玩好事末,独蒲坂一州,富庶尤甚,商贾争趋。
明代沉思孝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
据此可知,明代山西
A.是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B.崇商奢靡之风盛行
C.晋商在全国的影响巨大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浦江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因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并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郑氏规范》的内容。据此可知
A.宋代以后宗法观念进一步强化B.儒家思想有助于家国治理
C.援礼入法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D.程朱理学在民间影响巨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诸侯国建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也建立起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这意味着
A.周天子加强了对诸侯国的直接统治B.西周实现了中央集权统治
C.诸侯国在自己王国的权力受到削弱D.分封制扩大周天子的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